新華社杭州8月16日電 題:輕舟正過萬重山——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述評 新華社記者秦杰、陳玉明、高敬 萬古奔騰的長江,由西向東,不舍晝夜,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用博大的胸懷滋養著燦爛的中華文明。 習近平總書記情系長江,曾兩次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今年4月,他在考察長江時說,“絕不容許長江生態環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繼續惡化下去,一定要給子孫后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的萬里長江!” 近日,記者隨“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主題采訪團沿江采訪,行經11省市,耳聞目睹的實踐一再證明:只要路子走對了,綠水青山就可以變成金山銀山! 給長江“治病”,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成各地共識 在長江和鄱陽湖交界處的江西九江湖口縣,漁民張傳國的漁船不再用來捕魚,而是在浩渺的長江江面上巡護一江清水。 65歲的張傳國告訴記者,岸邊的礁石、船只的螺旋槳、漁民的漁網漁鉤,都有可能給江豚造成致命傷。去年,他自愿報名,成為湖口縣江豚協巡隊一員,從“打魚人”變成了江豚“守護者”。 江豚是長江水生生態系統的指示性物種。最新科學考察結果顯示,長江江豚數量估算約1012頭,種群數量大幅下降趨勢得到遏制。 長江江豚的命運變遷,反映的是長江生態環境的變化。 一度,長江岸線碼頭林立。湖北有個縣不到2公里的岸線,“盤踞”著30個簡易碼頭,日日粉塵漫天、污水橫流,周邊居民苦不堪言。 “一些文明的興亡,都跟河流有關。長江流域是一道關鍵的生態防線,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事關中華民族發展大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說。 問題在水中,根子在岸上。解決好長江生態環境問題,首先得實現沿岸地區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兩年多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今年4月26日召開的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直指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痛點”—— 對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仍存在一些片面認識; 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 生態環境協同保護體制機制亟待建立健全; 流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突出; 有關方面主觀能動性有待提高。 習近平總書記為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指路——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等關系。 知之難,行之更難。 “我們關閉了臨近長江的22套生產裝置,資產價值12億元。”興發集團董事長李國璋說。興發集團對搬遷騰出的900多米長江岸線、800多畝土地,按照城市公園標準實施生態修復,總投入將超過1億元。 興發集團所在的湖北宜昌市,化工產業產值一度過千億元,解決了大量就業。但面對“化工圍江”的污染隱患,宜昌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向自己的“飯碗”開刀。市級財政設立數億元資金,用以支持化工產業“關改搬轉”。到2020年,宜昌計劃“關停、改造、搬遷、轉型”134家沿江化工企業,最終實現沿江1公里范圍內化工企業“清零”。 不止是宜昌,沿江省市近些年不斷加強治污復綠,經濟綠色轉型的步伐也日益穩健—— 貴州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正快速崛起為全球大數據存儲基地,蘋果、華為等公司相繼在此落戶。截至今年一季度,貴州經濟增速已連續29個季度位居全國前列。“綠色GDP”正在成為貴州發展的關鍵詞。 四川省瀘州市大力推進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將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江河網箱養殖設施全部拆除;重點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智能終端、智能電網、大數據、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聚區逐步形成。 湖南境內長江沿線39個非法砂石碼頭、洞庭湖區116個非法砂石碼頭堆場在近兩年陸續全部關停,碼頭變身濕地,黑麥草青翠欲滴,蘆葦成片,水鳥翔集,岳陽樓畔江水重現“浩浩湯湯”。 江蘇南京以新型電子信息、高端智能裝備、軟件和信息服務、現代物流與高端商務商貿等作為未來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已經達到40%,千億元級新興產業集群達6個…… |
相關閱讀:
- [ 08-15]震撼!《長江一分鐘》帶你領略大江奔流
- [ 08-14]【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浙江:互聯互通 共舞長江經濟帶
- [ 08-14]湖湘人文化長江曲高唱(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
- [ 08-14]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爭上游
- [ 08-14]長江學者書畫展在廈展出 由教育部組織廈大舉辦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