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鈴悠悠,回聲千載!兩千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葡萄、石榴、胡麻、苜蓿等農作物通過古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今天,源自中國的種子“走出國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生根發芽。 盛夏時節,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州的圖爾根村,中國—哈薩克斯坦農業創新園里的玉米長到了將近一人高。農業創新園哈方公司聘請的農藝師阿布姆斯利姆·阿利蘇爾塔諾維奇說,哈薩克斯坦非常歡迎也非常需要農業創新園這樣的合作模式。中哈兩國山水相連,“這是鄰居對鄰居的幫助!” 2015年5月,陜西省楊凌示范區和哈薩克斯坦國際一體化基金會簽署協議,決定共同開發建設總面積為200公頃的中哈農業創新園。雙方在創新園內開展優良品種、節水灌溉、經濟林果、農資農機等領域新產品的試驗、推廣和經營。 阿利蘇爾塔諾維奇走到玉米地邊,指著身邊編號為MZ7的一片玉米植株對記者說:“我跟蹤這片玉米地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中國的玉米品種防病和抗旱能力非常強。” “中國的農業專家給我們帶來了新技術、新品種,他們的專業水平讓人欽佩。”這位已經從事了近30年農業工作的哈薩克斯坦農藝師這樣評價自己的中國同行。 最近3年,中哈農業創新園引種試驗小麥、玉米、大豆、油菜和苗木等6大類45個品種,并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中國專家研制的WW-5小麥畝產319公斤,較當地品種增產82.3%;P2大豆畝產232.5公斤,較當地品種增產32.7%…… 今年5月,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就特別提到了兩國農業合作。他說,最近5年,兩國農產品貿易額增加了20%,哈方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增加了1倍多。 對此,哈薩克斯坦國際一體化基金會股份公司西安代表處副總代表韓萬初深有體會。和記者聊起中哈農業合作,韓萬初如數家珍。 “哈薩克斯坦是農業大國,農產品資源非常豐富,但是由于人口少,其國內市場有限。如今,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大背景之下,兩國農業合作進入了快車道。來自哈薩克斯坦的面粉、油脂、休閑食品等源源不斷地銷往中國。”韓萬初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來自中國的蔬菜水果等農產品也陸續進入哈薩克斯坦尋常百姓家。記者走進阿拉木圖的“綠巴扎”,這是一個在哈薩克斯坦乃至在整個中亞地區都小有名氣的綜合農貿市場。 蔬菜攤主紹爾班·庫普里雅諾娃是阿拉木圖本地人。她說,別看這里夏季中國的蔬菜和水果品種都很少,一般都是本地或者是塔什干的。但等到了冬天,中國的蔬果就會多起來,有菠菜、西蘭花和圣女果等。中國蔬菜的價格也會比從鄰國烏茲別克斯坦進口的便宜一些。 伴隨著“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哈農業合作的推進,伴隨著中國蔬菜品種在哈薩克斯坦市場上日漸豐富,哈薩克斯坦人逐步擺脫了“冬天只有土豆加白菜的時代”。 |
相關閱讀:
- [ 08-16]Q2中經農業經濟景氣指數發布:農業高質高效綠色可持續發展成為主基調
- [ 08-16]農業高質高效綠色可持續發展成為主基調
- [ 08-16]產業融合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 [ 08-15]新羅小池:打造生態農業觀光平臺
- [ 08-14]對接“互聯網+”農業新態勢 探討“茶航母”新模式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