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8月16日電 題:從內陸中原走向開放前沿——河南筑起對外開放新高地 新華社記者牛少杰、謝江 “一帶一路”倡議發出5年來,深處內陸的河南把握有利時機,積極作為,開辟空中、陸地、網上“絲路”,齊頭并進,從內陸中原走向開放前沿,持續釋放對外開放活力,樞紐效應逐步顯現,筑起中部省份對外開放新高地。 三條“絲路”:搭建對外開放立體通道 近年來,河南加快融入“一帶一路”倡議,依托中歐班列(鄭州)、鄭州—盧森堡航空貨運“雙樞紐”和跨境電商三條“絲路”,構筑起對外開放立體通道。 7月18日,中歐班列(鄭州)常態化開行5周年。從最初的每月一班“單向對開”,到如今的每周“八去八回”均衡往返,這支“鋼鐵駝隊”已成為一道穿行于亞歐大陸間的風景。 “班列開行線路已經由2013年的一個目的地德國漢堡,遍及歐洲24個國家126個城市,已經成為歐洲企業家眼中的黃金班列。”鄭州國際陸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石文松說。 據統計,截至2018年8月6日,中歐班列(鄭州)累計開行1388 班,總累計貨值 71.12億美元,貨重 68.72萬噸。 同時,鄭州—盧森堡的“空中絲路”也越飛越廣。 2014年河南航投與盧森堡貨航開展國際資本合作,開創鄭州—盧森堡“雙樞紐”合作模式,“雙樞紐、多節點、多線路、廣覆蓋”的戰略布局加快形成。鄭州機場在全球前20位貨運樞紐機場中開通15個航點,初步形成了橫跨歐美亞三大經濟區、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國際樞紐航線網絡。 2017年,鄭州機場客貨運吞吐量分別達到2430萬人次和50.3萬噸,涉及“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的貨郵吞吐量約占總量的53%。盧森堡貨航周航班量加密至每周18班,高峰時每周可達23班,貨運量占到鄭州機場近三分之一。 在河南保稅物流中心的跨境O2O自提示范店,來自韓國的化妝品、法國的紅酒、瑞士的奶粉等進口商品琳瑯滿目,顧客現場手機下單,展柜商品立等可取。 這得益于河南“網上絲綢之路”的開辟。據介紹,2017年鄭州跨境電商完成9128.7萬單、貨值113.9億元,業務量占全國13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三分之一。 經貿往來密切 人文交流加深 隨著立體開放通道的鋪就,河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更加緊密,人文交流逐步加深。 河南省商務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河南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額達965億元,增長20.2%;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7.6億美元,增長75.5%,占對外投資總額的43.2%。“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河南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5家,實際吸收外資11.5億美元。 “一帶一路”在拓寬河南對外經貿合作的同時,也推動了河南對外人文交流。 2018年春節,河南組團赴菲律賓、俄羅斯等沿線國家舉辦少林功夫、喜劇表演、文物外展活動;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烏拉爾學院正式掛牌運營。引進了一批俄羅斯、烏克蘭等沿線國家高層次人才專家,達成人才引進、技術項目合作意向116項。 今年4月16日,盧森堡旅游簽證(鄭州)便捷服務平臺揭牌運營,河南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輕松辦理赴盧森堡的申根簽證。 據河南航投物流有限公司貨代部部長章萌透露,鄭州至盧森堡客運航線計劃年底前開通,屆時游客可持申根簽證從鄭州出發暢游歐洲26個國家。 此外,河南發揮中醫藥資源優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新簽院際合作協議58個;援贊比亞、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三支醫療隊完成組建、培訓和輪換,援埃塞俄比亞“中國中醫中心”運營良好,“中埃遠程病理會診系統”等按期建成。 輻射帶動增強 樞紐功能凸顯 三條“絲路”的開辟,對周邊省份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樞紐功能日益凸顯,河南正加快成為中部地區對外開放的新高地。 在鄭州機場西貨站,記者看到運輸工人正用叉車快速裝卸貨物。從標簽看,其中不少貨物是從外省發來等待空運出口,也有相當比例的進口貨物從這里運往全國各地。 河南航空貨運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雷紅麗說,據不完全統計,從鄭州機場空運出口的貨物約60%來自周邊省份。 近年來,河南省米字高鐵網絡不斷完善,從鄭州出發,半徑700公里的兩小時高鐵圈覆蓋了全國7.2億人口。3小時能抵達北京、武漢、南京,便捷的交通網絡和高效的通關效率使河南的樞紐效應日益凸顯。 為進一步發揮區位優勢,河南正探索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即向東不斷拓展加密鐵海聯運規模,通過鐵海聯運與海上絲綢之路對接。據了解,截至2018年5月底,今年已開行65列。 |
相關閱讀:
- [ 04-18]以色列總理稱“永不放棄”戈蘭高地 敘利亞致信聯合國抗議
- [ 11-23]罕見!蘇格蘭高地現“白色彩虹”
- [ 02-28]中企風光亮相巴塞羅那展 搶占高地先聲奪人
- [ 02-15]美軍稱或將薩德系統部署在韓國高地 避免危害環境
- [ 11-30]敘利亞軍奪取戰略高地并包圍北部重鎮薩爾瑪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