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達累斯薩拉姆8月18日電 綜述:中國援非醫療惠及非洲民眾 新華社記者李斯博 高竹 1963年,為響應阿爾及利亞醫療援助請求,中國政府組織國內優秀醫療力量,派出第一支援非醫療隊。此后半個多世紀,中國援非醫療人員足跡遍布非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救治數以億計非洲患者,為非洲培訓數以萬計醫務人員。 不少非洲國家物資匱乏、通訊不便、斷水斷電、傳染病肆虐,還有的國家政局動蕩、戰亂頻發……面對重重困難,中國醫療隊員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和人道主義精神克服艱難,為非洲患者提供幫助。 援非初期,器材和藥品短缺,中國醫療隊與受援國醫護人員一起制作必要設備和器械,因地制宜開展臨床救治。進入新世紀后,中國醫療隊引進超聲乳化白內障復明、心臟搭橋、內窺鏡微創和關節置換手術等先進醫療技術,為受援國患者提供更廣泛的醫療服務。 2014年西非暴發埃博拉疫情后,中國立即行動,幫助非洲兄弟抗擊疫情,以實際行動體現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中非友好情誼。時任利比里亞總統瑟利夫說,在利比里亞人民遭遇埃博拉疫情時,中國率先伸出援手,喚起和引領國際社會關注與援助,為最終戰勝疫情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坦桑尼亞桑給巴爾,當地民眾遇到中國面孔,總會熱情地用斯瓦希里語喊“中國、中國”,或用中文說“你好”。在這里,中國醫療隊已服務50多年,在當地刻下深深的中國印記。 “我是中國人!”每當遇見中國朋友,蘇萊曼都會這么說。40多年前,蘇萊曼的母親哈桑女士生產時遭遇難產。在第九批中國援桑給巴爾醫療隊婦產科醫生楊偉文幫助下,蘇萊曼順利出生、母子平安。幾乎每年,蘇萊曼都要陪母親去趟中國,看望早已退休的楊偉文醫生。 在博茨瓦納首都哈博羅內,中國醫療隊為患者實施動靜脈內瘺手術,被當地同事稱為“創舉”。此前,當地沒有醫生能做這種手術,患者按慣例只能轉到南非。 “這例手術成功意義非凡,僅這一例就為政府節省了20萬普拉(約合2萬美元)。博茨瓦納就此類手術取得突破性成就,中國醫生的援助比鉆石還珍貴。”哈博羅內公主瑪麗娜醫院腎內科負責人謝赫說。 今年5月,中國援助贊比亞醫療隊全體隊員被授予“醫療合作勛章”。贊比亞衛生部長奇塔盧·奇盧菲亞說,中贊兩國在衛生領域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中國援助對贊衛生部門基礎設施和人員能力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6年,中國“光明行”醫療援助項目在剛果(布)啟動,中國援剛果(布)醫療隊眼科醫生張衛鵬告訴記者,中剛友好醫院是剛果(布)目前唯一能開展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的醫院,不少患者慕名而來。 工作之余,張衛鵬還為當地醫務人員進行培訓。“只有為醫院培訓眼科醫生,讓他們擁有獨立開展白內障手術的專業能力,才能為當地留下一批‘不走的醫療隊’,為當地民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針對非洲不同地區特殊疫情,中國派出一批批公共衛生領域專家,從源頭上幫助當地民眾擺脫疫情困擾。 2006年,科摩羅報告瘧疾病例10.8萬例,致死34人。2007年中國抗瘧團隊進駐科摩羅,到2014年,科全國報告瘧疾病例僅2000多例,全面實現瘧疾病例零死亡。 在坦桑尼亞奔巴島,由中國政府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的血吸蟲病防治試點項目正在進行。2017年1月項目啟動至今,中國專家克服資料少、感染風險高等困難,調查當地水塘和溪流,滅螺水塘面積達76萬平方米。 奔巴島熱帶病項目負責人薩利赫·穆罕默德說:“從項目開展到現在,中國專家一直和我們并肩作戰,取得了很多成果。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奔巴島會盡早告別血吸蟲病。”(參與記者:楊孟曦、彭立軍、朱紹斌、王松宇) |
相關閱讀:
- [ 08-03]張福清的“援非”故事
- [ 08-03]榮獲“最美援外醫生提名”的援非醫生林益民: 醫者仁心博茨瓦納播撒大愛
- [ 07-12]援非醫生梁輝聲:不拋棄不放棄 患者重綻生命之花
- [ 06-29]中國援非“萬村通”項目讓數字電視走入盧旺達村莊
- [ 05-30]萬里懸壺愛無疆一名援非醫療隊隊員的親身感受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