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8月18日電(記者戰艷 張雅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全體會議15日在京召開。香港社會高度評價此次會議,認為相關措施將惠及香港,可助力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文匯報》日前發表題為“香港積極融入大灣區 開創互利共贏新局面”的社評稱,香港面對全新的重大發展機遇,應積極進取,主動參與,融入大灣區發展,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全力配合推進大灣區建設,將大灣區打造成為區域協調發展、互利共贏的典范。 《香港商報》突出報道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會后公布的下階段工作部署,指出中央支持在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并加強三地創科合作,未來將有更多便利香港及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措施。 《星島日報》發表社論指出,林鄭月娥到北京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后,宣布了新一批正在研究中的方便港人北上生活的措施,而中國科學院將有兩個研究所落戶香港科學園,進一步壯大香港的科研實力,推動香港經濟發展。新舉措將帶來“科研創富、拆籬便民”的效果。科研創富,可在宏觀層面讓港人受惠,而最容易令港人直接感受到的還是在生活層面的種種方便。 該社論指出,中央最近取消在內地工作的港人的工作證要求,并早已允許他們參與內地社保供款計劃。而此次公布的計劃中的措施,受惠者更涵蓋內地旅游和生活的港人,包括大幅減低粵港澳大灣區的通訊漫游費、簡化大灣區開設銀行賬戶程序、香港電子錢包與內地互通等。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在國家支持下,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可與內地城市發揮各自的科技優勢,令香港突破經濟瓶頸,提供更多元、更優質的工作職位,令市民享有更好的生活環境。 香港理工大學校長唐偉章認為,相關措施令人鼓舞,除可加強粵港澳三地創新科技合作之外,也有助推動大灣區發展成為世界級的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吳學明表示,粵港澳大灣區領導小組的成立意味著籌備工作有序開展,中央為三方設立了有效的協調機制和框架。從中央的高度,統籌粵港澳三地合作,不僅讓重大事項的決策權有了歸屬,提高效率,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也將更高瞻遠矚。對三地的年輕人特別是創業者來說,更多制度性的優惠和便利政策,也可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成為創新高地。 此次會議提出,要建設“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香港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洪為民表示,這意味著各地可充分發揮優勢,深港、穗港合作未來有望“跑得更快”。在生活便利化方面,期待后續有更多細則出臺,惠及更廣泛的香港居民。 香港青聯學生交流網絡主席梁鏜輝表示,越來越多香港人選擇到內地創業、工作,他們十分關注大灣區建設的進展,新舉措貼近香港人在內地生活,可鼓勵更多人北上尋找機會。 香港青聯學生交流網絡暑假組織了約250名大學生赴內地實習,還于上周組織了一批青年赴珠海、廣州、深圳、佛山等地考察,以了解當地經濟與文化。就讀于香港城市大學的陳慧妍剛結束在內地6周的實習。她說,未來會考慮到大灣區尋找發展機會,因為自己學的商業大數據分析專業,在那里會有較大發展潛力。 她認為,很多朋友到內地發展,感受到的是內地環境比想象中要好。這些新措施將令生活更便利,離開家鄉一樣可以在內地“落地生根”。 |
相關閱讀:
- [ 08-17]興業銀行香港分行私人銀行開業
- [ 08-17]香港同胞對出臺《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倍感振奮
- [ 08-16]30多名香港青少年在長泰開啟夏令營行程
- [ 08-16]香港青年為赴內地就業新政點贊
- [ 08-16]香港多舉措拓寬青年成長渠道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