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慣犯相互勾結 手法隱蔽難查 警方經過審訊得知,這批盜墓分子在2017年11月初開始,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組織了兩撥不同的盜墓者,對熱水古墓葬群實施4次盜掘,只有最后一次盜得大量文物。那么,持續兩個多月的盜墓活動為什么一直沒有被發現呢?盜墓團伙作案時又是如何分工呢? 通過文物部門的鑒定,以及對犯罪現場的勘查,警方認定此次被盜的文物全部來自血渭一號大墓東側平臺的一座石框墓。 經過犯罪嫌疑人指認盜掘現場,警方對當時的盜洞進行了原樣恢復,在這個長約1米2,寬約60公分的狹小空間內,當時容納了兩名盜挖者。 胥新凱:他們分工比較固定,有挖洞的,有提土的,有把土裝到袋子里的,有把袋子背出去把土倒掉的。這個土不會堆到墓葬口,盜洞口,而是把土撒到離盜洞比較遠的地方,讓人看不到。 除了挖洞、運土的這些人之外,盜墓團伙還有負責望風和開車的。另外,為了盡量減少外界的注意力,盜墓團伙中的外省人員都住在本地同伙家中,只有夜里進行盜掘活動的時候才出門。 從去年11月開始,在夏某某太、孫某林等人的組織下,先后有兩批盜墓團伙在“血渭一號墓”周圍進行3次盜掘。最后一次,經過兩個晚上的盜掘,盜墓團伙終于挖到了有價值的文物。 胥新凱:我們這個案件中盜取文物的人是青海這邊的嫌疑人中間的一個,外省籍的一個,兩個人同時下去。因為他們是一個臨時的犯罪團伙,沒有什么信任,并且取貨的人也就是經驗比較豐富一些。他們的目的也是取貨過程中盡量把器物不損壞,不破壞,因為如果破壞了,可能也就沒價值了。 |
相關閱讀:
- [ 03-26]山西聞喜公安局原副局長景益民被判無期 曾組織盜墓
- [ 12-21]別以考古之名教唆盜墓犯罪
- [ 12-20]網絡直播平臺荒郊挖“古物” 現場演示盜墓神器用法
- [ 09-15]謹防盜墓文化助推文物犯罪
- [ 09-14]湖南偵破部督盜掘古墓葬案 嫌疑人迷戀盜墓類小說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