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在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坦賈武爾市,街頭攤檔上擺滿著一種很特殊的搖頭娃娃。這種陶土制作的娃娃被繪上明亮的彩漆,造型通常是一位古典舞者或是一對老年夫妻,只要輕輕敲擊,甚至一陣微風吹過,都能使娃娃頭部搖擺晃動,像在空中劃著圓圈。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8月15日報道,這個娃娃的形象最能代表獨特的印度人與人交談的姿勢,經常讓來到這個國家的異鄉人困惑不已。所有到過印度的游客都會談論著名的印度式點頭,其實這并不是準確的點頭姿勢,也不是搖頭姿勢,這是一個平滑的動作,將腦袋從一側向另一側垂直傾斜,輕輕地或猛烈地晃動,也被稱為印度式擺頭、晃頭、抖頭或搖頭。這個動作做起來不那么生硬,也不堅定,而是平穩連續地搖頭晃腦。帶旅行團參觀孟買的本地作家派斯顏這樣描述這個動作:“有點像一個無窮大符號∞,或者是躺著的數字8”。 這個動作是否意味著明確的肯定?或是表明拒絕?是可能的意思嗎?或者是不確定?抑或表達厭煩?如果沒有對話場景,很難說明這個動作到底代表什么。派斯顏認為,印度式點頭幾乎總是在表達“是”,或者至少表示贊同。她說,“這個動作還意味著友好和尊重,但除非你知道當時的情景,否則很難準確說清楚?!?/p> 英國裔美國旅行作家比格曾在印度生活了五年多,還撰寫了印度旅游指南。他認為,不同類型的頭部搖擺方式表達不同的意思。 “一氣呵成的側向點頭可能意味著‘是’或‘走吧’,而一致地來回搖擺則表示理解。” 報道稱,根據經驗,搖動越快,贊同的程度就越熱烈,特別是同時豎起眉毛,增加了強調的語氣。但另一方面,這個動作也可以配上冷漠的聳肩姿勢,用來傳達“好吧……不管你怎么說,就這樣吧……”,而實際上并沒有聳肩。 然而,印度式搖頭晃腦并不僅僅是一種代代相傳的文化怪癖。研究發現,印度社會根深蒂固地遵守等級現象,敢對位高權重者表達異議的程度非常有限。印度人自幼就被教導要順從,要有禮貌,而且印度人不喜歡直接說“不”。實際上,點頭旨在傳達模棱兩可的意思,而且有效地做到了這一點。來自印度南部城市清奈的作家兼企業行為顧問查克說,這個姿勢是印度人處理灰色地帶的方式,為建立所有大大小小的人際關系敞開了大門。 報道稱,查克詳細闡述了印度社會處理人際關系和等級制度的絕對規范,這種規范意味著,人們經常發現自己在當時的狀況下根本不可能說“不”,比如在工作中與老板交涉,在家庭中與長者交流,或者在社區中與領導者互動。在這些情況下,這個含糊的擺頭動作顯示出完美的妥協,允許聽者自行解釋,同時為說者留下緩和的空間。 從理論上講,這似乎是讓所有人開心的一個秘訣,但又往往引起極大的混亂和惱怒,主要是在跨文化交際時,比如當外國老板和印度員工打交道時,或者是當游客試圖與街頭小販討價還價時,甚至有時使用這個動作的印度人本身也會產生同樣的困惑。 報道稱,不管是否喜歡,不管用來表達贊同還是困惑,在印度都不可能忽視這個動作。大部分印度人做這個動作時根本無意識,許多來印度的游客過了一段時間后,也發現自己在模仿。來自班加羅爾的記者卡什說:“盡管不想承認,但這個姿態已經根深蒂固地深入到印度人的血液里,通過遺傳代代相傳?!?/p> |
相關閱讀:
- [ 07-24]黃帝陵文化推介會在羅馬尼亞舉行
- [ 07-18]水墨畫培訓吸引斯里蘭卡兒童體驗中國文化
- [ 07-17]第四屆“阿拉伯藝術節”展示多樣絲路文化
- [ 07-16]澳大利亞土著文化慶典在悉尼舉行 感受多元文化歷史
- [ 06-29]中俄20余項文化盛宴在邊城黑河舉行
- [ 07-03]用歌聲架起溝通中西文化的橋梁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