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還須硬碰硬
2018-08-20 11:48:54??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回收利用研發進展慢 從人們直觀感受看,塑料垃圾特別是一次性塑料垃圾有增多趨勢。消費者使用習慣難改、廠家生產成本較低,這兩種因素助推了一次性消費文化的逐漸形成。受此影響,在生鮮、餐飲等行業一次性包裝問題尚未解決的情況下,網購、外賣等新業態又加入了“用塑大軍”,導致垃圾清運處理系統壓力巨大。 過度使用塑料制品所產生垃圾造成的影響是明顯的。首先,這是對資源的巨大消耗。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塑料垃圾產生量中有一半是一次性塑料垃圾,與我國每年進口用于生產塑料的合成樹脂量大致相當。 其次,與塑料垃圾相關的環境健康風險也不容忽視。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朱芬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現在還沒有低成本的100%可降解塑料運用,所謂的可降解也局限于一定范圍內,人們視覺上無法發現的塑料顆粒仍存在于自然中,且降解速度非常緩慢。 北京理工大學博士毛達對記者表示,如果公眾在投放塑料垃圾時沒有做到準確投放,城市又缺少單獨的回收處理體系,把塑料與其它垃圾混合處理,那么可降解塑料袋實際上仍然得不到有效降解。 那么,對塑料進行有效回收再利用情況如何呢? 據了解,目前,我國廢棄塑料的回收主要來源是工廠、公眾。再生塑料企業回收后,先進行清洗等預處理,在采用熔融造粒、改性等物理或化學方法對廢舊塑料進行加工處理,得到新的塑料原料,并對塑料進行再利用。不過,這些年來,再生塑料企業在研發成本更低的環保塑料及回收再生方面進展緩慢。 “這主要和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大有關?!睋跤绖偡治觯S著全球經濟調整,再生塑料企業的稅負壓力、環保成本、管理成本、人力成本等持續增加,吞噬了企業的利潤空間。 以稅負為例,據他介紹,一家再生塑料利用企業每年的流轉稅及附加平均稅負為9.02%,遠高于國內工業企業平均值4.5%。同時,由于廢舊物資收購發票被取消,企業從個人、家庭以及拾荒者手中取得的可利用廢舊塑料物資無法開具相應的稅務發票,從而使企業繳納的增值稅增高,并難以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 此外,由于我國塑料回收體系不完整、不規范,一些廢棄塑料流向了無環保資質的小作坊、黑作坊。王永剛說,由于在廢塑料回收價格方面遠低于小作坊,很多正規企業在回收上競爭實力不足。 “我想強調,廢棄塑料的回收和利用是低污染排放、低消耗、高效率的過程,并承擔著為全社會實現大量廢棄塑料減量化、資源化的任務。經過40多年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再生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完整產業鏈,很多領域在國際上是領先的,我們應該扭轉傳統觀念,對這個行業更加重視、在政策上更為傾斜?!蓖跤绖傉f。 整個鏈條應共同努力 文首提到的那款“有故事的衣架”,是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和京東合作的一個嘗試。這家“綠色再生產品館”不僅賣綠色再生的衣架,還有地毯、垃圾桶、收納盒、購物袋等。王永剛說,此舉的目的是喚起人們對塑料回收和循環利用的認識,提升相關企業在產品研發和生產方面的積極性。 如果將塑料問題比喻為一條河,那么河清海晏的實現,需要整個鏈條的共同努力。 王永剛認為,從鏈條前端的回收環節看,首先要倡導消費者進行垃圾分類。其次,對工廠、居民提供的廢棄塑料,要進行流向監管,保證其由正規企業回收處理?!耙粋€城市還應該建立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功能配比,不僅要配備足夠的廢品回收站、垃圾回收公司,還要提升其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 從后端的利用再生環節看,減輕企業負擔是重點。王永剛建議,提高廢塑料綜合利用企業增值稅即征即退比例,切實降低企業稅負。同時,探索恢復廢舊回收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如免征增值稅、啟用廢舊物資收購發票等。 目前,“限塑令”調整已經列入了有關部門議程。今年初,國家發改委表示,正在按照“限制一批、替代一批、規范一批”原則,分領域、分品類研究制定防治塑料垃圾污染的政策文件。 專家表示,在“限塑令”的調整中,不能簡單地擴大“限塑令”適用范圍,也不應依賴價格調整等單一手段,而是要提升治理能力,該限則限,能禁則禁,以期最終實現“限塑令”的初衷。 今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向公眾征求意見,廢棄塑料污染治理有望實現有法可依。 10年來的實踐表明,“限塑”是一場硬仗,不進則退,只能硬碰硬,全力打贏。 有專家建議,政府設立專項補貼基金,將消費者購買塑料袋費用中的絕大部分納入該補貼基金,用于補貼廢棄塑料袋的回收與再生利用加工企業,鼓勵廢棄塑料袋的環?;厥绽?。同時國家應出臺相關政策,促進快遞企業擴大使用各類綠色環保包裝材料,并限制物流、快遞、網購以及外賣等行業中的過度包裝。 謝新源建議,從政府管理角度來說,應該對塑料膜/袋類用品進行清單管理。對進入回收系統、填埋場和焚燒廠的混合垃圾,以及散落到正規垃圾處理體系之外的塑料垃圾進行調研,制定禁用和限用清單;還應加大對黑作坊打擊力度,防止低價劣質無紡布袋等代替塑料袋的材料橫行市場。鼓勵流程創新,對能真正減少一次性塑料膜袋類使用的可重復使用項目予以政策傾斜和相關補貼。 “對每個公民來說,把塑料和其他垃圾分開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塑料回收企業可采取‘不分類,不收運’、計量收費、混合垃圾與分類垃圾差別化收費等措施,以保證廢棄塑料實現源頭減量?!敝x新源說。 彭訓文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