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致遠,海納百川——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5周年記
2018-08-26 20:37:28??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瑤 孫靖 |
分享到:
|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 題:大道致遠,海納百川——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5周年記 新華社記者 當世界擁有了開放與合作,距離不再遙遠。 2013年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西行哈薩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亞,先后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 自此,這個根植于歷史厚土、被譽為21世紀偉大新故事的“一帶一路”就迎風生長,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倡議源于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我們將繼續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為各國經濟社會發展、落實2030年議程開辟新空間。”作為這一倡議的總設計師,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和部署推動,為“一帶一路”建設指明方向,彰顯中國擔當和世界情懷。 5年的發展與奮進,“一帶一路”從理念轉化為行動,連點成線到面,在廣袤大陸上落地生根,在浩瀚海洋中乘風破浪,千年絲路再次煥發出蓬勃生機,為當今世界開啟發展新航程…… (一)開啟 8月15日4時55分,新疆阿拉山口,一聲汽笛劃破黎明的寂靜。 由重慶始發的2007次中歐班列在這里完成通關手續,滿載燈具、軸承等產品駛出口岸,進入哈薩克斯坦,一路朝著終點站波蘭馬拉舍維奇進發。 同一時刻,從青島起航的中遠“荷蘭”號貨輪正行駛在亞丁灣海域,這艘年齡與“一帶一路”倡議同歲、足有3個足球場長的巨輪載著4000多個標準集裝箱,經停希臘比雷埃夫斯等港口后,將于8月底抵達西班牙瓦倫西亞。 一陸一海,行進在“一帶一路”上的現代交通工具,仿佛古絲綢之路上的駝隊和風帆在今天的投射。 “我的家鄉陜西,就位于古絲綢之路的起點。站在這里,回首歷史,我仿佛聽到了山間回蕩的聲聲駝鈴,看到了大漠飄飛的裊裊孤煙。”5年前的9月7日,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習近平主席的動情之語,讓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的古絲綢之路重現世界視野。 此后不到一個月,在椰樹婆娑的東南亞,習近平主席又提出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透過歷史的望遠鏡,才能更深刻地看清過去,把握當下,面向未來。 絲路興,天下通。 從2000多年前的張騫“鑿空之旅”,到600多年前的鄭和七下西洋,古絲綢之路見證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舶交海中,不知其數”的輝煌。 從漢語“絲”字向英文“Silk”一詞的演化,到“在歐洲人心目中創造了亞洲”的《馬可·波羅游記》;從敦煌莫高窟中融合印度、西域和中原文化的飛天形象,到爪哇海域發現滿載中國瓷器的阿拉伯沉船“黑石號”……歷史,以獨特的密碼記錄下東西方在古絲綢之路相遇相知、共同發展的動人歷程。 “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穿透歷史煙云,洞察世界大勢,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把準絲綢之路精神的內核,讓“逆全球化暗流涌動,國際形勢動蕩多變”的迷茫世界看到了新的光亮。 2017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從“兩個維度”道出初心:“這項倡議源于我對世界形勢的觀察和思考。” 從歷史維度看——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和平發展的大勢日益強勁,變革創新的步伐持續向前。 從現實維度看——我們正處在一個挑戰頻發的世界。世界經濟增長需要新動力,發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貧富差距鴻溝有待彌合。 中國有古語:“執大象,天下往。” “一帶一路”一經提出,應者云集,全球矚目。 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首次宣告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后,哈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當即表示可先建設信息絲綢之路,兩國各領域合作由此日益密切;此后,兩國又簽署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對接合作規劃,引領“一帶一路”合作進入深度融合、互相促進的新階段。 5年來,“一帶一路”建設與俄羅斯提出的“歐亞經濟聯盟”、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土耳其“中間走廊”、蒙古國“發展之路”、越南“兩廊一圈”、英國“英格蘭北方經濟中心”、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歐洲投資計劃等實現了政策或規劃對接。 如今,“一帶一路”頂層設計初步完成,四梁八柱已經建立,“一帶一路”進入國際話語體系,寫入聯合國大會、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以雙邊合作筑底、多邊機制呼應、高峰論壇引領的“三位一體”國際合作架構初步搭建。 截至今年7月,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簽署范圍自亞歐大陸拓展至非洲、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南太平洋地區。 “當習近平主席于2013年宣布‘一帶一路’的創想之時,他是在重新喚起人們對于那段很久之前就已經熟悉的繁榮回憶。”英國歷史學家弗蘭科潘在《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書中說,世界旋轉之軸正在轉移,移回到那個讓它旋轉千年的初始之地——絲綢之路。 俄羅斯總統普京說:這是一個有益、重要且有前景的倡議;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說:“一帶一路”倡議具有歷史性的意義,將為全球經濟創造新的增長點;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說:“一帶一路”倡議是一項促進世界穩定的倡議,從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將不同的國家、文化和人民連接在一起; 希臘總理齊普拉斯說:“一帶一路”倡議與很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目標相吻合,將促進歐亞大陸和世界范圍內的交流,推動經濟合作,強化貿易投資,堪稱“具有深遠影響的世紀倡議”; 塞內加爾總統薩勒說:沿著古絲綢之路發展的“一帶一路”將跨越大洋和大陸,連接世界各國人民; …… 大道同行,鐫刻著中國擔當。 5年,時間記錄下這樣一個個標志性時刻—— 2014年11月8日,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北京會議召開前夕,宣布中國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項目建設提供投融資支持; 2015年3月28日,中國對外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 2015年12月25日,由中國倡議、57國共同參與組建的新型多邊金融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包括29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在內,140多個國家、80多個國際組織的1600多名代表從世界各地來到北京與會,高峰論壇發布圓桌峰會聯合公報,達成270多項成果,形成了各國共建“一帶一路”的國際共識; 2017年10月24日,中共十九大通過關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正式寫入黨章; …… 一粒種子,有著怎樣的力量? 唐末五代,占城稻的種子從東南亞經海上絲綢之路來到福建沿海,在宋代得到大面積推廣,江南地區水稻產量因此大增,從此“蘇湖熟,天下足”; 今天,循著“一帶一路”,中國的農業企業來到占城稻故鄉老撾,同當地專家合作培育優質香米,幫助建起出口產業鏈,一舉結束老撾稻米零出口的歷史。 “一帶一路”倡議,為世界播撒下一粒粒希望的種子。 “作為一個意大利人,這是歷史的一個記憶。當年的絲綢之路,是從威尼斯到中國,而現在又回來了。”意大利前總理普羅迪說。 歷史啟迪未來。 “一帶一路”,聯通陸與海,交織古與今,新的史詩已然開啟…… (二)攜手 “貨很急,5天內運到哈薩克斯坦!卸船后,晚上就發貨!” 江蘇連云港,一艘來自外國的貨輪駛入碼頭,哈薩克斯坦小伙達爾汗正忙碌協調。 昔日在中國的留學生,如今是連云港中哈國際物流公司的國際業務部部長,達爾汗親眼見證了“一帶一路”給哈中兩地帶來的繁忙與機遇。 曾經數十天的貨運時間,如今縮短到幾天,在連云港開創實施的歐亞大陸海陸聯運合作新模式大大提升效率。哈薩克斯坦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由此有了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有哈方人士由衷感嘆:中國,就是哈薩克斯坦的大海。 汽笛轟鳴、列車穿梭、飛機呼嘯——今天的“一帶一路”,早已不再只是與駝鈴和桅桿為伴。“一帶一路”建設在世界和平與發展大潮中不斷升華,沿線國家人民擁抱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高層引領,中國倡議達成廣泛國際共識。 5年來,從哈薩克斯坦到印度尼西亞,從雁棲湖邊到西子湖畔,從世界經濟論壇到日內瓦萬國宮……習近平主席利用多個國際場合深刻闡述“一帶一路”的時代內涵和歷史意義,讓世界對這一造福眾多國家人民的世紀工程有了更多理解和認同。 地處中美洲的巴拿馬2017年6月同中國建交后,迅速加入“一帶一路”建設,成為第一個與中國簽訂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合作文件的拉美國家。 “不論來自亞洲、歐洲,還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的伙伴。‘一帶一路’建設將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帶一路’建設成果將由大家共同分享。”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主席道出中國與世界攜手同行的真誠意愿、作出鄭重承諾。 正是這種平等性、開放性、普惠性的特質,讓“一帶一路”的朋友圈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國家、國際組織和企業對“一帶一路”倡議投出了“信任票”和“支持票”。 步入2018年,“一帶一路”國際共識持續擴大:中拉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發表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成果文件,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就“一帶一路”建設達成新的共識;穩步推進六大經濟合作走廊建設,落實中蒙俄、中巴經濟走廊建設規劃,積極推進與伊朗、沙特、埃及、塞爾維亞、格魯吉亞、印尼等國共同編制雙邊合作規劃。 截至7月,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79項成果中265項已完成或轉為常態工作,14項正在督辦推進,落實率達到95%。 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已成“一帶一路”建設合作的新熱點,中國已與15個國家有關部門簽署合作文件。“冰上絲綢之路”“空中絲綢之路”……一條條紐帶多元聯動,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開辟更加光明的前景。 在這條合作共贏之路上,設施聯通不斷加強,沿線各方正攜手打造陸海天網“四位一體”的互聯互通體系。 昔日是從未見過大海的學生,如今成為走出國門的乘務員,埃塞俄比亞姑娘薩莉哈的命運,因一條鐵路而改變。 由中國承建的亞吉鐵路,穿越于埃塞俄比亞和印度洋亞丁灣西岸國家吉布提之間。今年1月運營后,兩地行程由原來的7天縮短為10多個小時。當農田、牛羊群和一個個工業園成為沿途風景,薩莉哈感到十分自豪,一條鐵路由此成為了“國家發展象征”。 中老鐵路全線動工,將結束老撾幾無鐵路的歷史;雅萬高鐵作為中國高鐵方案“走出去”第一單,建成后雅加達至萬隆車程將縮短近五分之四;中泰鐵路建成后將成為泰國第一條高速鐵路……類似亞吉鐵路帶來改變的故事,如今正在不斷上演。 公路也在延伸:中巴經濟走廊“兩大”公路部分路段項目提前竣工通車,中吉烏運輸線路實現常態化運行; 港口有了新節點: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二期工程竣工、科倫坡港口城項目施工進度過半,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建成重要中轉樞紐,阿聯酋哈利法港戰略合作建設邁出重要步伐,緬甸皎漂特區項目談判持續推進; 航空在拓寬:中國已與45個沿線國家實現直航,共有37個沿線國家的90家航空公司運營至52個國內城市的定期航班; 能源合作深入推進:中俄原油管道復線正式投入使用,中巴經濟走廊能源項目總體順利推進; …… 從交通到信息網絡,從能源領域到物流通道,設施聯通在提速的路上行穩致遠。 在這條開放包容的路上,通過深化貿易往來,提升投資合作水平,沿線貿易暢通不斷加快。 中國小龍蝦“出征”世界杯! 今年世界杯前后,10萬只中國小龍蝦搭著中歐班列前往俄羅斯,受到球迷的追捧。 截至8月26日,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已達10000列。貨物品種日益多元,中亞面粉、波蘭蘋果、法國紅酒走上了國人餐桌,中國制造的汽車、電子元件、農產品豐富著海外市場。 與格魯吉亞的自貿協定正式生效,吉布提自貿區正式開園,與歐亞經濟聯盟簽署經貿合作協定……5年來,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額超過5.5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超過800億美元。 與此同時,中國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投融資合作,加強資金融通,推動建設多元化融資體系。目前,已在7個沿線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覆蓋41個沿線國家和地區。 5年攜手并進,5年春華秋實。一路走來,是什么拉緊了攜手同行的紐帶? 唯有共商共建共享,方是互利共贏的黃金法則,也夯實著合作發展之基。 “‘一帶一路’倡議植根于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土壤,點亮的是未來世界發展的星空。它將推動跨境乃至跨大洲的融通,惠及世界大多數人口。”世界銀行行長金墉說。 |
相關閱讀:
- [ 08-26]習近平這樣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最新部署
- [ 08-26]以“九個堅持”為根本遵循——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重要講話精神
- [ 08-26]習近平對中船重工第七六〇所黃群等3名同志壯烈犧牲作出重要指示
- [ 08-26]努力開創宣傳思想工作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引發強烈反響
- [ 08-26]習近平談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