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的哈佛大學,“巴德青少年中樂團”在桑瑟斯劇院演出。新華社記者李木子攝
新華社紐約8月26日電通訊:中美青少年聯袂演出 中國民樂亮相美國知名學府
新華社記者馬建國 謝鍔
《百鳥朝鳳》《鳳陽花鼓》《十面埋伏》等一曲曲中國傳統民樂以及《絲綢之路》《太陽頌》等新編曲目,被一群中美青少年演繹得蕩氣回腸,觀眾聽得如醉如癡。
24日晚和25日下午,在哈得孫河畔巴德音樂學院和哈佛大學,由50多名13歲至22歲學生組成的“巴德青少年中樂團”夏日研修團在美國高等學府首次匯報演出,贏得滿堂彩。
演出開始前,指揮向觀眾逐一介紹二胡、琵琶、嗩吶、古箏、竹笛等中國樂器,并配以小演員的即興表演展示,這種形式新穎的互動使美國觀眾對中國傳統樂器有了直觀和深刻的了解。
去年12月,巴德音樂學院與中國中央音樂學院簽署《中國音樂發展計劃》,開設“巴德美中音樂研習院”,首次在國外知名音樂學院設立中國民族器樂表演專業學位等,通過雙方機構化合作,推動中國傳統音樂傳播和兩國音樂交流。
《中國音樂發展計劃》還包括設立“巴德青少年中樂團”夏日研修團等內容。經過多輪選拔,今夏50多名學生成為研修團的首批成員。
除了美國孩子,來自中國多所頂尖音樂學府附屬中學的學生參加了研修團的課程。他們在舉行這兩場演出之前,在中央音樂學院選派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為期20天的高強度訓練。
巴德音樂學院院長羅伯特·馬丁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匯報演出,也是中國中央音樂學院與巴德音樂學院在音樂教育合作上的良好開端。”
斯里蘭卡移民到美國的一位媽媽自豪地向朋友分享女兒蘇哈納通過努力成為中樂團成員的故事。
從事音樂多年的菲利普說:“藝術不分年齡和國籍。這些年輕人的演出太棒了,如夢境一般奇妙。”
巴德美中音樂研習院院長、兩場匯報演出指揮蔡金冬說:“通過這個項目,特別是在海外設立中國民樂表演專業學位,我們力爭把中國的傳統音樂通過機構化的平臺系統地介紹到海外。”
蔡金冬說,這樣的暑期交流經歷將加深樂團“小音樂家們”對東西方藝術形式的理解,為日后的中國傳統音樂對外交流推廣播撒種子。
巴德美中音樂研習院深入發展與推廣中國音樂的規劃內容還包括在巴德音樂學院創立的中國民族器樂表演專業本科學位,每年10月在巴德學院及紐約市舉辦中國當代音樂節,以及每年春季召開學術交流研討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