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出現比特幣糾紛案件。從各地案件裁決結果來看,在系列糾紛案中,各地方法院對涉案虛擬貨幣資產認定、交易雙方權益限定并不一致。 專家表示,目前我國涉及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法律法規尚不完善,各類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并無合法資質。一旦出現糾紛,投資者或面臨難以維權甚至無處維權的境地,容易遭遇經濟損失。因此,投資者需要主動強化風險意識,時刻保持理性,遠離各類非法金融活動。 事實上,早在去年9月份,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門就聯合發布了《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宣布關停虛擬貨幣交易平臺。根據監管政策,任何場景下各種場內外代幣融資交易平臺或者媒介都不得用人民幣與任何形式的虛擬貨幣直接交易,也不允許平臺以中介形式撮合交易。 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小組組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虛擬貨幣交易場所和ICO行為,屬于非法金融活動,必須“露頭就打”。 據了解,在嚴監管之下,部分虛擬貨幣交易由“地上”轉入“地下”,而且少數境內平臺“卷土重來”,頂風作案。 數字貨幣資深研究員肖磊表示,目前來看,一些比特幣交易平臺確實還在運行,監管盲區暴露無遺。監管部門可以監督到很多大平臺,但更多小平臺會鉆監管空子,難以有效監控。對此,監管部門有必要實施“一竿子插到底”穿透式監管,并提高監管規范法律效力層級,以維護投資者利益,防范金融風險。 隨著監管“禁令”升級,部分原本在境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還以“掛摘牌、點對點”的形式繼續在海外提供比特幣與人民幣之間的“場外交易”,這種方式不受監管,無法保障資金安全。為了讓資金順利“出海”,部分平臺還可能涉嫌虛構資金名目,存在法律風險。對此,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認為,監管層應當深刻認識到虛擬貨幣跨境、跨領域流動的特點,加強國際監管合作,加強信息交流與共享,共同打擊虛擬貨幣跨國犯罪活動。 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小組辦公室近日表示,下一步相關部門將采取有針對性的清理整頓措施,維護金融秩序和社會穩定,對124家服務器設在境外但面向境內居民提供交易服務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網站采取必要管控措施,加強監測,實時封堵;同時,加強對新摸排的境內ICO及虛擬貨幣交易相關網站、公眾號等處置;從支付結算端入手持續加強清理整頓力度等。 |
相關閱讀:
- [ 08-23]意警方挫敗比特幣詐騙案 涉案金額達千萬歐元
- [ 08-16]比特幣跌落神壇 媒體:區塊鏈亟待“敗虛火”
- [ 07-18]3600元買比特幣挖礦機? 沒想到被挖走十余萬元
- [ 07-13]首個利用比特幣進行網絡賭球團伙被端
- [ 04-20]冰島“比特幣大盜”越獄 與總理同機出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