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村入戶,仔細查找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堵點和梗阻;訪企入店,深入分析市場主體遇到的瓶頸問題;廣泛座談,共商共議解決突出矛盾問題的思路和方法……2018年國務院大督查堅持“開門搞督查”,首次邀請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參加實地督查。他們密切聯系群眾,積極履行職責,全身心投入督查活動。同時,他們憑借過硬的專業知識、深厚的專業素養,強化了督查力量,進一步提高了督查工作的科學化、專業化水平。 冒雨核查現場 不打招呼訪談 冒雨實地核查,現場督促立行立改;不打招呼訪談,扎實摸清真情實況……在2018年國務院大督查中,代表委員們身子沉在基層,察民情、體民憂,盡職盡責,成為督查活動中的重要力量。 “既然有時間表,為什么群眾電話咨詢時沒有確切答復?到底什么時候能入住?不能讓群眾遙遙無期地等。”這是第十四督查組成員、全國人大代表伊彤在江西省實地督查一個延遲交付的廉租房項目時對項目負責人說的話。 為了查明情況,8月31日一大早,伊彤與督查組其他同志冒著秋雨,打車來到景德鎮市安新小區實地核查。在得知受影響群眾多達1000多戶后,伊彤等人立即與廉租房建設、分配部門負責人“面對面”談話,并向有關部門反饋問題,督促立行立改。最后,項目負責人承諾:“一定力爭今年10月底前將安新小區交付群眾。” 第五督查組成員、全國政協委員鄭鈜負責創新驅動發展專題督查。“由于前期反映這方面問題的線索較少,我們決定先深入一線廣泛座談。”鄭鈜說,他們抵達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之后,不向地方政府打招呼、不用主管部門陪同,立即深入高校、科研院所座談。 “這種督查工作形式效率很高,科研人員暢所欲言,反映了很多制約束縛科研活動的問題。”鄭鈜舉例說,有的單位規定,普通科研人員到北上廣深出差,住宿標準只有300元,其他地方僅為200元;參加科研會議,無論多遠,只能坐火車,不能乘飛機,“只有你誠心誠意地去幫他們,他們才愿意向你反映實情,這是那些有領導陪同的‘調研’沒法比的。” 發揮專業特長 提升督查效果 參加2018年國務院大督查的很多代表委員都是有關領域專家,他們充分發揮專業特長,提升了督查工作的效果。 第十三督查組成員、全國政協委員楊君武長期研究行政制度改革,在督查中發現不少“堵點”“梗阻”。例如,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地方增加項目中,個別項目缺乏法律法規依據;暗訪部分縣區行政服務中心時,發現個別簽約入駐中介服務機構資質不合格。 還有的代表委員通過在專業領域的深耕厚植,分析情況“嚴細實”,提升了督查質量。 第二十二督查組成員、全國人大代表黃愛民作為醫療行業專家,非常關心重慶降低抗癌藥價格情況,先后兩次與重慶衛計委藥政負責同志溝通交流重慶市藥品降價措施、動態價格調整機制、藥品招標采購流程以及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 除了專業領域的特長,代表委員最大的“特長”是密切聯系群眾的先天優勢。 “一些基層群眾、行業代表,聽說全國人大代表來了,都很愿意交流、敢講實話。”第十八督查組成員、全國人大代表李愛青對此感觸很深,也感到責任重大。 開門搞督查 監督多樣化 記者了解到,這次國務院大督查首次邀請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參加實地督查,是貫徹落實“開門搞督查”工作要求的一項重要舉措。 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有關負責人表示,這項舉措意在進一步提高社會各界對政府督查工作的參與度,拓寬社會各界了解政府工作的渠道,主動接受社會各界對政府工作的監督,尤其是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推動政府更好地加強自身建設和改進各項工作,更好地推動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 很多代表委員表示,大督查既著眼全局,又聚焦重點,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利益問題,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的深厚為民情懷。 8月28日,第十九督查組成員、全國人大代表童路雯正在廣東江門督查,收到群眾反映線索,她與督查組其他同志冒著暴雨連夜前往100多公里外的恩平市核查企業廢氣排放問題,一直工作到29日凌晨3點。后續工作中,童路雯幫助地方有關方面發現、分析問題并提出建議,督促他們提高認識,把污染防治工作做實做細,實現了“以督促優”的督查工作目的。 對于未來如何深化這一“開門搞督查”的重要舉措,一些代表委員結合督查工作實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人大代表參與督查,是履職盡責非常好的平臺,可以充分發揮作用。建議從各專業領域建立督查專家庫,發揮專家的專業水準。此外盡量用本地的專家庫,這樣針對性更強。”第一督查組成員、全國人大代表楊先農說。(記者劉懿德、余賢紅、張建、林暉,參與趙文君、張華迎、汪軍、白田田) |
相關閱讀:
- [ 09-05]上杭創新項目服務督查機制
- [ 09-04]莆田市組織開展2018年第一輪信訪事項實地督查
- [ 09-04]第七督查組就吉林棚改安置不到位、運管所亂作為等問題密集約談
- [ 09-04]順昌縣共建辦督查田后村美麗鄉村整治情況
- [ 09-04]醫保異地結算堵在哪里?痛在何處?——國務院督查組走訪直擊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