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西圣若澤杜斯坎普斯9月4日電 通訊:走進中國—巴西空間天氣聯合實驗室 新華社記者張啟暢 張武岳 在巴西圣保羅州圣若澤杜斯坎普斯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內的一座小樓里,坐落著中國-巴西空間天氣聯合實驗室。實驗室的屏幕上實時更新著各類數據,劉正寬和他的團隊正緊盯屏幕,做著記錄。 作為中巴空間天氣聯合實驗室主任,劉正寬介紹說,該實驗室同時也是中國科學院南美空間天氣實驗室,是國際空間天氣子午圈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室成立于2014年8月,去年6月正式投入運行,目前中巴兩國專家共同參與科研工作。 實驗室的屏幕上,巴西多地監測站點的數據和北京數據中心的數據實時共享。實驗室旁邊的設備室里,來自中國的鈉鉀雙波長同時探測激光雷達、電離層數字測高儀等設備為兩國科研團隊提供了準確及時的數據。 據介紹,空間天氣有別于同人們生活直接相關的地面天氣,主要發生在距離地面30公里以上的空間。太陽活動是引起空間天氣變化的主要原因。 談到設立中巴空間天氣聯合實驗室的初衷,劉正寬說:“中國與巴西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東西和南北半球‘對稱共軛’的優勢,而且巴西實驗室同國內相配合,能夠實現空間天氣晨夕監測和對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回憶起實驗室的建設過程,劉正寬說,2014年剛來巴西時,人員少,事務多。作為中國科學院在巴西設立的首個聯合實驗室,在科研工作之外,他和團隊還需處理科學儀器入關、設備電壓頻率轉換、兩國科研工作者之間的溝通等事務,很多事情都是通過摸索一點點解決。 去年6月,實驗室的激光雷達系統建設團隊跨越半個地球抵達巴西,來不及倒時差便投入工作,卻因為水土不服、蚊蟲叮咬,數名成員相繼病倒。然而,由于設備需要進行夜間調試,到醫院打點滴、回來接著熬夜工作成為那段時間的常態。 中巴空間天氣聯合實驗室的巴方運營負責人若阿金·科斯塔說,從實驗室成立至今,他迎、送了數批來自中國的科研團隊,他們的專注和效率令人敬佩,中國的參與對科研工作的開展十分重要。 科斯塔說:“空間天氣的研究需要不同國家的協同合作且不斷投入人力物力。中方在巴西設立實驗室后,我們看到了中國近年來在這一領域取得的成果,中方在專家資源、設備等方面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實驗室成立后,已有數名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前往中國深造,為未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儲備。 劉正寬介紹,實驗室目前已在圣保羅州的卡舒埃拉保利斯塔設立了南美數據分中心,在南里奧格蘭德州的圣瑪麗亞布置了3臺設備,用于研究中巴兩國近地空間環境等科學問題,同時也為中國建成環繞地球一周的、完整的空間環境監測子午圈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持。 他期待,未來空間天氣能夠同近地天氣一樣,實現預報式監測以及科學研究的應用轉化。 |
相關閱讀:
- [ 04-18]俄特工中毒案毒劑源自英美?實驗室:不證實也不否認
- [ 04-06]機器殺手?多國研究員抵制韓人工智能武器實驗室
- [ 02-09]科學家首次成功在實驗室里培育出人類卵細胞
- [ 01-16]中科院:將與盧森堡共建深空探測研究實驗室
- [ 01-10]中老可再生能源聯合實驗室在萬象落成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