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養老”如何把好事辦好? 遇冷只是暫時
2018-09-10 12:59:0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未富先老” 養老事業怎么干? 共同承擔責任 推動產業發展 歷經多年發展,中國基本形成了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和個人商業養老保險構成的養老保障三支柱格局。 截至2017年末,全國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9億人,積累基金超4.6萬億元,第一支柱已經形成“城鎮職工城鄉居民”兩大制度平臺。第二支柱方面,同期全國已有近8萬戶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參加職工逾2300萬人,積累基金近1.3萬億元。相比之下,第三支柱的發展腳步遲緩。 相關專家表示,從國際經驗看,一個完備的養老保險體系必然要實現政府、企業(雇主)和個人三方責任共擔,而商業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是個人分擔養老責任的重要體現,可以有效引導個人通過預防性養老儲蓄與投資,承擔個人在養老活動中的責任。 事實上,本次“以房養老”的全國開展,正是中國在強化養老保障第三支柱方面的新嘗試。姚慶海認為,“以房養老”在全國深入推廣,需要社會養老理念轉變,認可保險功能作用。他建議,社會公眾和政府應重視發揮保險業在養老、醫療等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的作用,保險業還需在這些方面開展大量的宣傳咨詢工作。 自然,“以房養老”不會也不可能替代政府承擔的基本養老責任。養老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產業各方的通力協作。專家建議,要進一步完善養老產業布局,探索通過引入長期護理保險與“以房養老”保險產品有效融合、發展康復醫療等,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多層次的養老服務。 “養老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是要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針對老年人醫療衛生、文化娛樂、家政等需求,建立完善的養老體系。二是要完善養老保障體系,完善養老金、醫保、福利救助、商業保險等制度建設。”劉維林說。 全國老齡辦常務副主任王建軍表示,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開端良好,但養老服務業發展仍不充分。下一步將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實現多元主體辦產業,不斷滿足老年人對產品和服務的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中國進入老齡化是‘未富先老’,且存在地區發展不平衡、老年人群發展不平衡、社區養老尤其是居家養老基礎薄弱等問題。要大力推動養老事業發展,還要推動老齡產業發展。”劉維林說。 專家解讀 “以房養老”三大疑問 ■ 受訪專家:中國保險學會會長 姚慶海 西南財經大學博士 完顏瑞云 1“以房養老”是把房子交給保險公司? 事實上,選擇“以房養老”并不意味著房子最終歸保險公司。舉例來說,70歲的老人擁有100萬的房子一套,抵押給保險公司,簽訂合同指定受益人,保險公司以5.5%的利息每月支付老人養老金(每月大概3700元)。老人去世后,受益人有兩個選擇,其一是保險公司按照當時市場價評估房子價值,扣減老人領取的養老金,剩余部分保險公司支付給受益人;其二是受益人將老人領取的養老金加利息總金額交給保險公司,獲得房子。這樣來看,這種養老模式只是一種消費方式的轉變,保險公司并沒有額外獲益。公眾對“以房養老”的抵觸通常建立在“以后房子沒了”這一點上,說明公眾對該產品還缺乏足夠的認識。 2“以房養老”是“政府轉移養老壓力”? 這種說法有失偏頗。近年來,中國政府在基本養老保險上的投入逐年攀升,政府一直在加大養老資金投入,并無轉移壓力的做法。 中國致力于構建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基本形成了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和個人商業養老保險構成的養老保障三支柱格局。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養老保障需求,中國在做強主業——基本養老保險的同時,也在大力推進商業養老保險計劃,其中就包括住房反向抵押貸款——“以房養老”。尤其重要的是,“以房養老”是商業行為,不存在強制性。 “以房養老”在發達國家如日本、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地區都已發展出了成熟模式。通過這種制度安排,一方面給滿足條件的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另一方面也開拓了養老保險的視野,有利于拓展養老保險產品開發的思路,建設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 3“以房養老”全國開展要解決哪些問題? 從政策環境看,“以房養老”實施過程中,可能涉及遺產繼承糾紛、地面附著物處置計價、房屋價值波動損失承擔等法律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首先,需要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其次,開展“以房養老”需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提供大量的資金,需要安排適當的財政稅收政策支持。最后,需要建立必要的政策性保險機制。從國際經驗來看,推行反向抵押貸款有必要設立最終的保險人,這當中離不開政府的作為和擔當。 從社會環境看,“以房養老”作為一種新型的金融工具,面臨著利率、房價、經濟周期、長壽等各項風險。就中國情況來看,房地產市場價格走勢、人均預期壽命等因素還沒有形成長期穩定的預期。監管機構要重視對風險的監測和控制,切實做到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 從市場環境看,中國是典型的供給推動型保險市場,“以房養老”產品的推廣,最終還是需要從供給側發力,開發滿足消費需求的產品。保險公司應立足現實,綜合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開發設計能夠滿足消費者多方面多層次養老需求的產品。 本報記者 王 萌 采訪整理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