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新時代大講堂即將于9月13日在倫敦喬治大街一號舉行。演講嘉賓、"金磚之父”,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主席吉姆·奧尼爾將中國的經濟成功部分歸功于五年規劃。他認為英國如果制定類似的‘英式五年規劃’,也會從中受益。 中國日報9月11日電(記者 王銘潔)那只是在華南一個偏遠村莊里的破舊磚墻上偶然瞥到的巨幅廣告牌,但卻給英國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件事要追溯到他2009年10月的一次出差旅途中,在此之前,奧尼爾與他的妻子在廣西遇龍河畔的喀斯特山區打發他們的閑暇時光。 “我們騎行在一些村莊附近。在一個村子外面,我們看到了這個巨大的廣告牌,上面用英語寫著:‘英語成功,生活成功’。當時我就把它拍了下來。”他說。 “我當時就覺得:‘哇,這對我這樣一個心系中國的英國人而言意味著什么呢?’更重要的是,這對于英國而言去改善與中國經濟、金融和外交關系的機會又意味著什么呢。” 他覺得正是這件事,為他的思想和對前首相大衛·卡梅倫與前任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提出的建議播下了一顆種子。 這位前高盛首席經濟專家回憶起他1990年首次訪問中國時感慨,那時的北京和現在已然今非昔比。 “當我第一次來到(中國)時,我經常開玩笑說,我覺得我那輛從機場到市中心的車是路上唯一的汽車,在你身邊,似乎有成千上萬輛自行車包圍著你。” 奧尼爾說,那時的首都看起來極其落后,但仍有很多由街頭市場支撐起來的商業化跡象。也就是在那里,奧尼爾認識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在很多方面與遠在西方的他們相似,在西方國家,也有人會在市場上為了一顆生菜或者二手貨討價還價。 從那時算起,他已經造訪過中國30余次了,在每一段旅途中,他都能都看到不斷變化的步伐與技術應用的巨幅增長,還有服務行業的突飛猛進。 近期被任命為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主席的奧尼爾表示,在驚人的經濟增長的幫助下,使得數億人擺脫貧困是中國過去40年中最大的成就。 他說:“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最為驚人,放眼世界都前所未見。” 1977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僅為1750億美元,占比世界總量的2%,位居世界第10位。 2017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高達12萬億美元 - 增長近68倍 - 占世界總額的15%,中國已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 今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的第40周年,這一政策已在方方面面改變了中國,指明了前進的道路。 對于奧尼爾而言,對中國頗感興趣的方面就是它的“五年規劃”。他說,雖然這些規劃可能并不是在每一個細節上都能具體實施或體現,但它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信號,點明了中國將要采取的行動和涉足的道路。 “當我展望未來的時候,我所期待的最明確的東西之一就是下一個五年規劃中任何引發重大轉變的訊號,”他說。 “不僅是我比較驚訝,一些外國分析師不怎么關注的事,例如中國最初釋放出的將接受較低名義增長率的信號,實際上之前的五年規劃已經明確表示了。 這位前英國財政部商務大臣將中國的經濟成功部分歸功給了五年規劃,這一政策將中國的發展穩定在了正軌之上。 “我覺得,比如在我們英國,也會從我們自己類似的‘英式五年規劃’中受益,就像世界上許多不同國家的情況一樣,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所謂的發展中國家,”他說。 奧尼爾以其在2001年創造“BRIC”(金磚四國)一詞而聞名,它將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描述為一個處于相似新興經濟發展階段的國家集團。他們被視為未來的經濟強國。 九年后,南非(South Africa)被列入了名單,“BRICS”(金磚五國)一詞由此應運而生。 “當我在2001年提出‘金磚四國’這個概念時,我仍然記得那時的中國嚴重依賴著低附加值出口,并且也不是特別發達,但在我同時想起中國在1997 - 98年這段時間里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間接地幫助解決了亞洲危機的時候,我立刻覺得中國就是‘金磚四國’的核心,”他說。 眼看著目前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貿易爭端,奧尼爾表示這對中國來說可能是個好機會,這將鼓勵政策執行者把壓力作為他們行動的訊號,去落實習主席提出的深化改革方案。 他預計在未來十年間,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將不會發生重大變化。 “我還沒有看到那種'大爆炸',就比如有一天我們突然醒來,中國市場上的所有貿易完全開放,我不覺得這種情況會在短時間內發生。但我確實認為,我們將看到更多逐步開放的訊號,更多的中國人被允許涉足海外市場,更多外國人進入到中國市場,這些情況都有可能發生,但所謂 ‘大爆炸’應該不會出現”。 他還認為在未來十年間,將有一紙方案解決來自環境污染和城市擴張的挑戰。 “當我回顧世界經濟的歷史時,有跡象顯示,許多其他國家在這個時期中也如中國一樣面臨著同樣的環境難題,包括英國,”奧尼爾說。 “所以,我認為我們會看到中國政府更加堅定地去解決這個問題。” |
相關閱讀:
- [ 09-12]全區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推進會召開
- [ 09-12]經濟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擋(人民要論)
- [ 09-12]上市公司中報顯示:“四新經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成長
- [ 09-12]經濟日報評論員:中俄關系進入更高水平更快發展新時代
- [ 09-12]長汀:特色品牌,帶活林下經濟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