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劃轉不會增加企業總體負擔 為推進全國統籌奠定基礎
2018-09-13 21:47:42??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陳瑋 我來說兩句 |
自2019年1月1日起,各項社會保險費和先行劃轉的非稅收入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后,征管能力和征管效率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有利于為整體降低費率爭取更大空間,促進降低社保費率。對于依法繳費的企業來說,稅務征收后社保費負擔會逐步合理下降—— 按照中央關于機構改革的決策部署,自2019年1月1日起,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各項社會保險費和先行劃轉的非稅收入。 社會保險費為什么要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征收體制改革后,繳費負擔會不會大幅增加?下一步是否會推動降低社保費率?就相關問題,記者采訪了專家學者。 為推進全國統籌奠定基礎 目前,我國社會保險費實行二元征收主體體制。根據1999年國務院發布的《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社保費可以由稅務部門征收,也可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征收。全國范圍內形成了社保機構全責征收、稅務機關全責征收、雙部門征收等多種征收模式。 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國有24個省區市稅務部門不同程度參與了社保費征收,征收額已占到全國社保費總收入的43.3%。 “我國以實現社會保險全覆蓋為目標,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各項社會保險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取得了突出成就。新時期,應該在‘擴面’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全國統籌的社保制度,統一征收主體、提高征收效率。可以說,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社保費,開啟了社保改革的新階段,為推進全國統籌奠定基礎?!敝醒朦h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馮俏彬說。 “以稅務機關全責征收為基礎,能夠在提高征收率的同時,降低遵從成本和行政成本,保證資金安全,是最具成本效益的改革方案?!敝袊缈圃贺斀洃鹇匝芯吭貉芯繂T張斌說。 據介紹,2017年國務院委托中國社科院成立專家組,對我國社保費征繳體制開展綜合評估。專家組的主要結論是:稅務部門征收社保費和非稅收入,能實施稅費協同管理,具有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執法更規范的專業優勢。同時,將社保部門及其經辦機構從繁重的征收任務中解脫出來,能夠更加聚焦主業,集中精力把參保擴面、參保登記、權益記錄、待遇發放等工作做得更好。 今年2月份,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明確,“為提高社會保險資金征管效率,將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p> 同時,國務院明確,各省人民政府擔負本地區社會保險費征管職責劃轉的主體責任。目前,海南、西藏、陜西、大連等14省區市召開了動員部署會議;廣東、廣西、青島等6省區市政府印發了社會保險費和非稅收入征管職責劃轉工作實施意見和征管交接方案。 征收標準負擔水平不變 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后,會不會出現繳費負擔大幅增加的問題?對此,相關專家表示,稅務部門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各級政府依法制定的社保政策管理征收,征多征少必須依法依規實施,不能自行調整征收標準。在政策不變的前提下,征收標準和負擔水平不會出現變化,繳費負擔不會因為由稅務部門征收而增加。稅務部門主要是通過依法堵漏增收,實現社保費收入可持續增長。 實際上,從已經由稅務部門不同程度征收社保費的省份中也可看出,社保費征收職責劃轉后均為合理增長。以河南為例,2017年劃轉稅務部門征收當年,企業職工5項社保費收入增長13.27%,可比口徑增長約14%。其中,有8個百分點是因為工資自然增長,只有約6個百分點是稅務部門依法堵漏增收和配合人社部門參保擴面帶來的增長。 在稅務部門全責征收地區,如遼寧、黑龍江、福建、廈門、廣東近5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7.47%、6.23%、12.90%、12.60%、12.48%,征收工作總體都較為平穩,未出現企業負擔大幅增加的情況??傮w上看,稅務部門征收社保費的地區,費基逐年做實、費率穩中有降、收入平穩增長。 9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目前全國養老金累計結余較多,可以確保按時足額發放,在社保征收機構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現有征收政策不變,同時抓緊研究適當降低社保費率,確保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以激發市場活力,引導社會預期向好。 記者獲悉,各地稅務部門正在細化實施方案,確保業務工作有效銜接、改革任務按期落地。同時,通過規范繳費管理,確保征收工作平穩有序,不搞突擊式、運動式欠費清查。 “目前,各地社保情況差別比較大,改革應該統籌規劃、平穩推進,并為下一步改革預留空間?!鄙鐣U蠈<?、北京化工大學文法學院教授劉昌平說。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范子英建議,對以前一些不規范的情況,可以設立明確的過渡期政策,避免給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帶來太大影響。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