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為寧夏贏得未來
2018-09-15 11:07:51??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我來說兩句 |
優質教育資源擴面提升 在距離銀川市區13公里處的興慶區六小堿富橋校區,李婷老師打開手機給記者看相冊,荒草萋萋的校園中,籃球架下灰黃的土操場格外扎眼。 “不過這是2014年前的景象了。”校長呂軍說。2015年6月起,興慶區六小按照“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機制,對原堿富橋小學實行實質性合并,人、財、物統一管理,塑膠操場、旱廁改水廁等全面項目實施,校園環境煥然一新。 “在師資方面,我們建立了雙向交流輪崗機制。”呂軍說,按照寧夏回族自治區出臺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鄉村校區教師在評優獎先、培訓進修、職稱評聘等方面有優先權。在收入上也要高出城市校區1100元至1700元。“現在我的案頭上還有好幾份申請,都是要求調到鄉村的。” 寧夏通過實施優質教育資源擴面提升工程,組織縣域內城鄉之間、強弱學校之間建立結對幫扶關系,積極構建“名校集團化”等發展合作機制,促進辦學理念、教育資源、管理方法共享,迅速提升了區域內薄弱學校辦學水平。監測顯示,寧夏小學差異系數已縮小至0.34至0.54,初中差異系數縮小至0.14至0.41。 寧夏是欠發達地區,但教育信息技術發展并不落后。2015年,寧夏建成了全國第一個從省級層面為各級各類教育、社會公眾服務的寧夏教育云平臺。自上線以來,提供教育資源1800多萬件,各類教學和管理應用100多個,累計訪問600多萬人次。 寧夏教育廳廳長李秋玲介紹,今年7月,教育部批復同意寧夏組織開展“互聯網教育”示范試點建設。下一步,寧夏將通過10項行動計劃、30項重點任務,建成“互聯網 ”教育資源共享、創新素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學校黨建思政、現代教育治理等5大示范區,努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為推動實現我國教育現代化作出貢獻。 在寧夏,抓教育就是抓脫貧、抓發展。讓更多的孩子增長知識、提升技能、健全人格,為將來脫貧致富、報效祖國、建設家鄉打下堅實的基礎。 《光明日報》( 2018年09月15日 01版)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