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紙條 小紙條同春餅一樣,幾乎成了老爺子的標志。《甲子園》是其舞臺謝幕演出,雖然戲份同以往自己演過的主角相比少了許多,但依然少不了小紙條的陪伴。每演完一場戲,朱旭都會掏出來溫習下一場。他扮演的“半仙兒”一出場,那股熟悉并親切的味道便撲面而來——這是一個神神叨叨沒有什么文學含量的人物,但朱旭特別會找人物的光彩,靠他的沉穩、他的節奏和他的幽默,讓這個人物煥發出只屬于朱旭的光彩。當大家在舞臺上洋溢著“演藝生涯謝幕”狀態的時候,朱旭還在老老實實地塑造角色。在舞臺上他不拿老藝術家的范兒,他不使勁,他輕拿輕給,但是你絕對不會忘記他塑造的每一個角色。 《嘩變》里的魁格艦長,《芭巴拉少校》里的軍火商安德謝夫,前者自大、狂傲、膽小,還有點神經質,但是沒有人討厭這個被人奪了權的艦長,后者則相信軍火商可以拯救世界和人們的靈魂。回首朱旭扮演的角色,你會記著他的沉著和風度,他的臺詞有一種魔力,讓人陶醉在一種節奏中,跟著他一起焦慮和釋然,跟著他一起沉醉或者瘋狂,更多的還有會心的微笑。會心,是演員與觀眾建立起的一種最舒適最恰當的觀演關系,每一次看朱旭的表演你會特別體會什么是劇場里的會心。 琴瑟和諧 一動一靜的朱旭與妻子宋雪如,生活中琴瑟和諧了一輩子,但在舞臺上合作的機會卻少之又少:舞臺上僅聯袂過一部《駱駝祥子》。金婚時,身為北京人藝編劇的宋雪如捧出一本《夕陽紅中話朱旭》,為朱旭量體裁衣寫了一部《理發館》,卻因老伴輕度腦中風而無奈錯過……今年1月6日,朱旭戴著帽子、坐著輪椅出現在菊隱劇場,一本凝聚妻子宋雪如晚年心血的新書《老爺子朱旭》正式出版。 北京京劇院的大青衣王蓉蓉,16歲時陪父親到上海治病,在招待所里無意中跟著收音機里播放的《杜鵑山》學唱,被朱旭老伴的哥哥發現后推薦給了朱旭。與王蓉蓉素昧平生的朱旭為她請來京劇老師輔導,王蓉蓉后來考入中國戲曲學院第一期本科班,兩人可謂情同父女。昨日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王蓉蓉說,“雪如老師去世后骨灰一直沒有下葬。但前段時間,朱旭老師突然說別下葬了,等我一起吧。兩個人真是琴瑟和諧了一輩子。” 本組文/本報記者 郭佳 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 ●各界追憶 藍天野:“朱旭,我……送你一程” 昨天,看到藍天野朋友圈的人無不動容,“朱旭,我陪你演了你第一次話劇,也跟你合演了你最后一次舞臺劇,我……送你一程。”旁邊配了一張今年1月他推著輪椅上的朱旭參加《老爺子朱旭》首發式的照片。 “從1949年在華北大學第二文工團相識,到后來的中央戲劇學院話劇團直至北京人藝,我們一直都在一起。他演的第一個戲就是和我一起,那是一個獨幕劇,我演一個老工人,他演我的徒弟。雖然那時他還是一個沒演過戲的高中生,但從第一次登臺,他的表演方法就是對的,沒有虛假的觀念,不矯揉造作,特別靈、有悟性。后來他拍影視也是一樣,非常自如,那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然的松弛和天生的幽默感,無論影視、舞臺都非常精彩。1952年北京人藝成立,建院后,我們全院人員分成四個大組下廠下鄉,當時我和朱旭還被分到琉璃河水泥廠的同一個車間。” 2011年,藍天野和朱旭同被時任人藝院長的張和平請回劇院在食堂吃了頓飯,希望他們能回劇院參與演出《家》,而那出戲也促成了人藝舞臺上罕見的四世同堂的機緣。“2012年恰逢劇院甲子院慶,張和平院長邀請我出任院慶大戲《甲子園》的藝術總監。院慶期間剛好有個活動,我、朱琳、鄭榕、呂中包括朱旭都去了,那次大家即興演了一些節目,朱旭念了一段《嘩變》中的臺詞。后來我們就一同參加了《甲子園》的演出,這也成了他在舞臺上的最后一個戲。所以說他的第一個戲和最后一個戲我們都在一起。” 年長朱旭三歲,藍天野對于朱旭的離世幾次哽咽,“夫人宋雪如的離世對他傷害很大。我記得那時家人拖了好幾天才告訴他。去年我去醫院看過他,今年也去家里看過他。但是今年再見到他時,感覺他的狀態已經不太好。他直到走之前都頭腦很清楚,對于自己的狀況也很明白、很坦然。我們這代人沒有幾個了,不想多說了……” 楊立新(北京人藝演員):老爺子就沒砸過戲 8月下旬去加拿大演出前,楊立新專門前往醫院探望朱旭,“老爺子雖然很弱,但那天精神卻很好。提起刁光覃、童超、董行佶、英若誠,他左手挑起大拇指。”在楊立新眼中,朱旭就沒有砸過戲,無論多小的角色。“他在《茶館》里演過賣耳挖勺的老頭,后來我也演過那個角色;他還演過兩場秦二爺,看過的人不多,我就看過,是真好。” 吳剛(北京人藝演員):演戲得有點干貨 一周前,剛從國外回來的吳剛和妻子岳秀清趕往醫院探望過朱旭。昨天早晨得知朱旭老爺子去世的消息后,吳剛更新了微博:“那天在醫院,我跟老爺子說,您的一句話我一直記得,‘演戲得有點干貨。’您的笑容、您的詼諧、您對藝術的執著、您對晚輩的呵護、您對生活的熱愛……都記住了。劇院每每演出開幕的鐘聲,我知道,是在向您致敬!” 朱旭生平點滴 1930年2月,出生于遼寧省沈陽; 1949年5月,進入華北大學學習戲劇,在華大第二文工團從燈光師到演員,開啟戲劇人生; 1952年6月,進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1984年,54歲的朱旭初涉影壇,在獲第五屆金雞獎最佳影片獎的《紅衣少女》中扮演女主人公的父親; 1995年,在吳天明執導的《變臉》中成功地扮演了老藝人變臉王形象,奪得東京電影節影帝桂冠; 2012年,北京人藝建院60周年,82歲的朱旭在《甲子園》中扮演姚半仙,這是他最后一個話劇角色; 2018年5月,朱旭坐輪椅在上海領“中國話劇杰出貢獻獎”,這是其最后一次公開亮相。 |
相關閱讀:
- [ 09-15]廈大嘉庚學院新生軍訓 訓出一批“鋼鐵戰士”
- [ 09-10]《我就是演員》開播 沒了“戲精”終于回歸表演
- [ 09-07]中華傳統藝術表演“絲路繁花”征服尼泊爾觀眾
- [ 08-17]戲曲批評須緊扣表演藝術
- [ 07-27]“山下學堂”又迎奧斯卡導師 舉辦為期十天的表演工作坊
- [ 07-10]周迅發起《表演者言2》獲贊 周迅談發起初心
- [ 06-22]《脫身》表演浮夸節奏慢?編劇回應:人物成長有層次
- [ 06-06]《表演者言2》今日開播 周迅詮釋表演者如水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