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中國商飛公司總裝制造中心智慧數控車間使用AR眼鏡操控虛擬電子屏幕(5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丁汀攝 從特區到新區,樹立改革開放一往無前的旗幟——在面臨重大挑戰、重大機遇的歷史關頭,黨中央作出開發開放浦東的重大決策,向世界表明中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 如果把中國的改革開放比作一盤大棋局,那么上世紀80年代初創辦經濟特區可以比作開局的兵卒過河;而以浦東開發開放為標志,改革開放在90年代初進入了一往無前的戰略決戰。 開發開放浦東,有著特殊的時代背景:上世紀90年代初,國際上蘇東劇變使世界社會主義發展遭受挫折,國內改革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同時,全球產業結構和分工面臨重大調整,經濟全球化態勢進一步顯現。 在這樣重大挑戰、重大機遇、重大抉擇的歷史關頭,黨中央、國務院立足戰略全局,作出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向世界表明中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掀開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的歷史篇章。 1990年4月18日,時年33歲的汽車工程師丁磊親眼見證了宣布浦東開發開放的歷史性時刻。 “那天大會的主題是慶祝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5周年,我和與會的大多數人一樣,都沒有想到國家領導人會選擇在這個會上宣布加快浦東開發的決定。”丁磊回憶說。 當時講話中有那么一段內容讓在場的所有人激動不已:“開發浦東,開放浦東,是中央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而作出的又一個重大部署,對于上海和全國都是一件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事情?!倍S著時間的流逝,這一重大部署的前瞻性和正確性不斷得到印證。 從“后衛”到“前鋒”,浦東開發開放推動上海走向改革開放前沿—— 上世紀80年代,在計劃經濟時代對全國經濟舉足輕重的上海,卻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成為“后衛”。 改革滯后,使得上海經濟總量在1978年到1990年間的年均增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27個百分點,生活水平提高不快、住房緊張、交通擁擠等一度成為市民痛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