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周成洋認為,將房產作為首要的財富追求目標,潛意識里仍然是在過度放大房子的商品屬性,而年輕人形成這種意識,原因更多地還在于當下的社會現狀。因此,國家今后還要進一步加強對樓市的調控,要在一些典型城市實現樓市的合理降溫,堅決遏制各類炒房行為,堅決遏制房價的非理性上漲。 匯豐最新發布的《中國大眾富裕人群財富管理白皮書》顯示,多數90后依然把房產作為其首要的財富追求目標,占比達62%,明顯高出其他年齡組(80后、70后、60后人群)選擇房產的比例,而其他三個年齡組更看重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上進而追求其他的物質和家庭財富。 有人根據這樣一則報道,作出了“90后把房產作為首要財富追求目標”的解讀,這符合一些既定現實,但也不完全正確。畢竟80后人群也曾經歷過如今90后的一些境況,以后的00后也有可能會面臨同樣的情況。這說明,財富追求目標可能會變化,但變化的前提一定是社會大環境或個人小環境先發生了變化,否則,在其他年齡群體里就不會同樣存在把房產作為首要財富追求目標的人了。因此,無論是否同屬一個年齡層,看待各自的財富追求目標時,不妨少些群體化標簽,而多分析問題的關鍵。 我們可以看到,當今年輕人普遍存在焦慮情緒,因為現有的收入在滿足生活支出后很難再有更多的消費。再考慮到激烈的競爭環境、較淺的工作閱歷,以及未來生活規劃的不確定性,年輕人往往傾向于將心理壓力轉化為對穩定的財富資產的渴求。近些年來,高房價已經成為國內民眾心理上的一個“魔咒”,人們普遍認為房價不會降,且仍然具有上漲的空間,加之此前的一些調控政策效果并不理想,更進一步堅定了人們對“高房價”的預期。另外,年輕人相對具有冒險精神,比起較長周期的投資,房產這種短時期內高增值的投資標的更具吸引力。 我們需要警醒是,雖然年輕人將房產作為首要的財富追求目標本身并無問題,但是當大多數年輕人都做出類似選擇時,卻恰恰說明這個市場是存在問題的,這反映出一種畸形的市場心理,也說明了目前國內樓市調控的必要性和艱巨性。 必須強調,青年的選擇反映了社會的普遍價值觀念,而且將影響未來社會的發展。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將房產作為首要的財富追求目標,潛意識里仍然是在過度放大房子的商品屬性,而年輕人形成這種意識,原因更多地還在于當下的社會現狀。因此,國家今后還要進一步加強對樓市的調控,要在一些典型城市實現樓市的合理降溫,堅決遏制各類炒房行為,堅決遏制房價的非理性上漲。(共青團十八大代表,江西省青聯九屆、十屆委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周成洋) |
相關閱讀:
- [ 09-17]三明:房產證無名引矛盾 調解員巧解夫妻結
- [ 09-11]麥田房產啟動“紅色引擎” 黨委籌備大會隆重召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