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8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自動化技術成為全球企業發展大趨勢,越來越多研究警告機械人和人工智能(AI)未來將取代人類,威脅數以億計工人的生計。不過世界經濟論壇(WEF)日前發表的“2018年未來工作”報告則有較為樂觀的看法。這份報告的結論是,機器人將在2025年打破“五五開”,接管全球逾半數工作,但人類工作數量可能不跌反升。WEF鼓勵政府與企業推動員工再培訓,適應勞動市場變化。 據報道,這份報告訪問了逾300家全球企業的管理層,涵蓋12種不同行業,詢問其自動化技術以及人工智能的發展,估計未來勞動市場將迎來“第4次工業革命”,有本質上的變化。 數量上而言,至2022年前,勞動市場將因自動化技術增加1.33億份新工作,7500萬份人類工作將由機械人取而代之。至2025年前,機械人將負擔52%的工作任務,比例幾乎是現在的兩倍。 報告還稱,機械人將在未來數年急速取代礦工、推銷員、客戶管理人員、工人、郵差和秘書等工作,但需要“人類技巧”的職位如營銷人員、營銷人員、顧客服務人員,以及與電子商務和社交媒體有關的職位會有所增加。 研究團隊認為,自動化技術帶來的主要挑戰之一在于員工再培訓,在新技術下,新職位對創意、批評性思維與說服力的要求將會提高,航空業、旅游業與運輸業尤其需要增加員工培訓。同時,終身學習的趨勢也將越來越明顯。報告建議政府為生計受威脅的工人與小區設下“安全網”。 WEF的新經濟與社會中心主管扎赫迪用“第4次工業革命”形容未來勞動市場的變化,認為企業有道德責任與經濟誘因栽培員工,以保持競爭力。 學術界、顧問公司和各地政府以往均有估算過自動化技術對勞工市場造成的影響,普遍認為技術造成的職位減少大于職位增加。英格蘭銀行2015年的研究推算,自動化技術將在2035年前令美國失去8000萬份工作,英國則失去1500萬份。顧問公司麥肯錫去年12月的報告則指出,技術創造與減少的職位在2030年會互相抵消。 |
相關閱讀:
- [ 09-05]不怕機器人“搶飯碗” 澳大利亞這些地區最“安全”
- [ 08-09]擊敗美國加拿大!中國高校首次贏得國際水下機器人大賽冠軍
- [ 07-04]機器人索菲婭亮相埃塞俄比亞
- [ 06-19]英國成功完成機器人輔助眼部手術試驗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