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這個中秋小長假,與已往有所不同。雖然假期還是三天,但節日的份量更重了: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來了! 9月23日是秋分,這個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今年有了新的涵意——豐收節。豐收節之后的第二天,就是傳統節日中秋節,在五谷豐登、瓜果飄香的金秋時節,品碩果話豐收,吃月餅慶團圓,那心情真的是老好了。 “中國是農業大國,中華農耕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農民是中國人口的最大多數,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發展的脊梁。”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有利于進一步彰顯“三農”工作的重要地位,有利于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有利于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文化傳統。 豐收節幫農民創造價值,讓城里人發現農村的美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是黨中央研究決定的,是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 農民的節日,要讓農民成為主角,給農民帶來看得見、摸到著的實惠。豐收節是優質特色農產品進城的“助推器”,也是鄉村文化振興的“播種機”。 9月17日,阿里巴巴聯手農業農村部打造的“首屆豐收購物節”預熱活動“豐收購物節直播盛典”中,河南南陽鎮平縣的荷葉茶登上了晚會舞臺,短短2小時,銷售額近60萬元,創造了鎮平縣農產品單品上行銷售的最高紀錄。 “現在去湖南農村看看,到處都是金燦燦的一片,是收稻谷的季節了。我們預計今年的稻谷畝產量可以超過1200斤。”湖南種糧大戶董敏芳說,湖南屬于雙季稻種植區域,往年種糧食是雙季產畝產1噸糧,早晚兩季,產值是2千多塊錢。在今年的水稻最低收入價下調的情況下,合作社做了結構調整,開展稻蝦、稻魚、稻蛙共養,所以今年的整個產值翻了三翻,真正獲得了大豐收。 農民豐收節不僅要幫農民創造價值,還要通過節日提供的大平臺,讓城里人發現農村的美。豐收節前夕,農業農村部組織評選了包括100個品牌農產品、100個特色村寨、100個鄉村文化活動、100個鄉村美食、100個鄉村旅游線路在內的“5個100”,涉及鄉村美景、美食、文化品牌,涵蓋生產、生活、生態等內容,簡直就是一份“逛美景、品美食”全攻略! 豐收節給農民帶來的是客流,是廣告效應,是品牌價值。通過豐收節搭建的平臺,生產端與消費端、農民與市民零距離接觸,為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建立可持續的信賴關系夯實了基礎。鄉村越來越成為人們養生養老、創新創業、生活居住的新空間。人們向往田園風光、詩意山水、鄉土文化、民俗風情、農家美食,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鄉村慢生活成為一種時尚。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勞作變體驗,鄉村的優美環境、綠水青山、良好生態成為稀缺資源,鄉村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日益凸顯。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要按規律辦事 40年前,農村改革拉開了改革開放大幕;40年后的今天,鄉村振興又將開啟城鄉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總方針,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制度保障。 “民不賤農,則國安不殆。”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集中力量辦了很多順民意、惠民生的好事,解決了很多農民牽腸掛肚的難事,為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撐。 新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是新時代的新要求、新期待、新使命。 “回顧歷史,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農業、農村和農民都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國家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作出了巨大貢獻。”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辦主任吳奇修說,但是,土地增值收益“取之于農、用之于城”的問題長期存在,“農村的地自己用不上、用不好”的問題尚未破解,農村人才、土地、資金要素單向流入城市的局面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與城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依然任重道遠。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要按規律辦事。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鄉村振興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偉大創舉,沒有現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經驗。要遵循鄉村建設規律,堅持科學規劃、注重質量、從容建設,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切忌貪大求快、刮風搞運動,防止走彎路、翻燒餅。要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能提脫離實際的目標,更不能搞形式主義和“形象工程”。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在國家經濟實力、財力和綜合國力日益增強的情況下,更要千方百計創造條件,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吳奇修表示,要建立健全鄉村振興戰略財政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拓寬資金籌集渠道,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確保財政投入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高云才 李麗輝) |
相關閱讀:
- [ 09-25]豐田鎮舉辦首屆農民豐收節
- [ 09-25]農民豐收節,衛生監督來助力!
- [ 09-25]“農民豐收節·六寶來道喜”南平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建陽揭幕
- [ 09-25]廈門海滄首屆農民豐收節舉行一批集體經濟項目簽約
- [ 09-25]新華網評: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正當其時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