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美指責我強制技術轉讓? 在中美經貿摩擦中,美方多次指責中國政府強制技術轉讓。王受文說,在中國所有法律法規、政策文件中,都沒有強迫外國企業把技術轉讓給中國企業;外國企業到中國來投資,在絕大多數領域都可以建立獨資企業,不存在技術轉讓的問題;如果建立合資企業,外資企業和中方合作伙伴是平等的市場主體,合資談判是企業自由選擇、平等磋商的契約談判,政府在其中沒有發揮作用。 對于美方指責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的言論,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賀化說,這種指責罔顧長期以來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設取得進步、中國創新能力快速提升以及中國已經成為知識產權大國這樣的客觀事實,“毫無依據,站不住腳”。 賀化說,過去五年,國外來華申請發明專利和商標數量分別達到了65萬件和84萬件,年均分別增長3.1%和10.3%。在全國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中,去年的總體滿意度是76.69分,在華外商獨資企業是76.94分,合資企業是80.16分。去年中國企業對外付出的知識產權使用費達到286億美元,其中對美國知識產權使用費的逆差最大,達50.7億美元。 針對中國補貼政策是否符合WTO相關規定的質疑,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說,作為WTO成員國,中國補貼政策嚴格遵守WTO規則,并沒有造成市場扭曲和不公平競爭。 她說,自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一直積極推進國內政策的合規性改革,切實履行世貿組織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將來還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 貿易摩擦升級會加速外資企業外遷嗎? 工信部副部長羅文指出,美國對我國商品加征關稅,割裂了各國產業之間的聯系,使全球產業鏈面臨碎片化的風險;破壞了國際經貿規則,使全球產業鏈陷入失序化狀態;降低了國際經濟運行效率,使全球產業鏈加劇了低效化風險。 “美國挑起和升級貿易摩擦,的確對部分企業帶來困擾和沖擊,有一些外資企業出于分散風險、降低成本等考慮選擇外遷,對這一問題應理性看待。”羅文強調,一方面不回避問題,積極采取措施,幫助企業排憂解難,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實為企業減稅、降負,著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另一方面,也不夸大問題,我們要對中國市場的潛力和產業配套優勢充滿信心。 “我們要繼續按照自己的步伐和節奏進一步擴大開放,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落實中國政府宣布的各項對外開放措施。我們相信,會有更多企業來中國投資興業,已落戶的外資企業,絕大多數會繼續留在中國深耕發展。”羅文說。 白皮書闡明了中國八大立場:中國堅定維護國家尊嚴和核心利益,堅定推進中美經貿關系健康發展,堅定維護并推動改革完善多邊貿易體制,堅定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堅定保護外商在華合法權益,堅定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定促進與其他發達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互利共贏合作,堅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郭衛民說,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國將始終與世界同行,順大勢、擔正義、行正道,堅定不移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堅定不移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堅定不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參與采寫:劉紅霞、初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