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黑河9月26日電(袁秀月) 很多人都曾夢見過自己掉進冰河里,光做夢就會惴惴不安。但如果有一天,你真的掉進冰河里了,那該怎么辦? 這是個大難題,即使是對于生在東北、入伍11年、有著強健體魄的黑河邊防官兵姜玉芳來說,也不能輕松應對。 黑河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與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是中國有名的高寒區,封凍期達165天,最低氣溫達零下40℃。 就是在這樣的高寒天氣里,在一次巡邏中,姜玉芳不慎掉進了江中。巡邏時,他們都會全副武裝,光穿御寒的衣服就至少要花費20分鐘。然而,再多御寒的衣物在寒冷中都會“失效”,只要下到冰面上,人一下子就凍透了,就更別說掉進零下幾十度的江水中了。 姜玉芳說,幸虧自己體力好,冰層也很厚,他硬生生用手扒著冰面爬了上來。 爬上來還不算,他疾跑了三公里回到連隊。戰友見到他時,他全身都凍僵了,衣服也都凍得硬邦邦,脫都脫不下來。常用的驅寒措施也都沒用,他只能坐在暖氣旁邊,讓衣服慢慢融化。 這樣的事,在“黑河好八連”并不是沒有發生過,戰士們出去在江面上巡邏,會遇見很多意外情況,這就是其中一種。 “黑河好八連”是一個在全軍都聞名的邊防連隊,它駐扎在黑河,執行戰備執勤任務。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八連為加強邊境管控,每年冬季在界江主航道中方一側設置執勤板房,最多時達12座,官兵每人每晝夜需要在零下40多度的江面上站崗執勤近10個小時。 那時候,官兵住的是地窨子,吃的是高梁米,取暖靠的是地火龍。“通信基本靠吼、觀察主要靠瞅、守邊離不開狗、巡邏主要靠走”是工作的常態。 幾十年過去,八連執勤的方式發生了大變化,從肉眼看、拿嘴吼到實現信息化建設。八連及時引入新設備,創新了“視頻監控全域覆蓋、防阻設施全線封控、報警器材全面預警、重點地段全時把守、執勤車輛全程機動、劃區聯段全員定責”的信息化立體交叉執勤模式。 執勤的環境也大為改觀。執勤有了板房,巡邏的雪橇變成了摩托雪橇,取暖也從煤爐到電暖風,實現電取暖。雖然外面溫度很低,但是哨位內卻可以保持恒溫。 不過,硬件條件好了,并不意味著執勤的任務就會變輕松,技術進步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很多事機器卻無法代替。 張揚來“好八連”四年了,他說,雖然板房里有暖氣,但是戰士們卻很少進去,因為里面溫度高,一進去就會犯困。為了保持警惕性,一般大家只在凍得不行的時候,才會進去休息一下。 白天一班,晚上一班,一個哨位只有一個人,冬天執勤的時候,除了寒冷,要克服的還有寂寞。張揚說,在工作之外,他有時會用腳踢冰塊,踢著踢著也不覺得無聊了。 來自河南的張玲根入伍一年,剛來就趕上了黑河最冷的時候,他說,有那種“凍得難以呼吸”的感覺。不過,時間長了,他也慢慢適應了這里的環境。 盡管辛苦,他們自己卻樂在其中。張揚說,以后還想繼續在連隊待下去。張玲根從小就想當兵,他說,父親年輕時因為身體原因沒能當成兵,所以他來這兒,父親一直很支持。 來自貴州的張廣靈,因為父母在外打工,他從小跟外公外婆一起長大。每次打電話,外公問他冷嗎?他都會說:“挺熱的,我都把衣服脫了。” 他說,外公今年已經八十多歲了,怕他擔心,所以也不會說太多。而且,外公從小就叫他當兵,他也想爭口氣。 “不畏艱苦、愛國奉獻、嚴守國門、一塵不染”,這是“黑河好八連精神”的內核,它承載著好八連過往的厚重歷史,同樣也傳遞著新的未來。 |
相關閱讀:
- [ 09-26]英山鄉群眾積極參與兩癌免費篩查活動
- [ 09-25]永安市開展“慶中秋迎國慶.情系困難群眾”活動
- [ 09-25]三明消防深化改革便民服務八項舉措讓群眾“最多跑一趟”
- [ 09-24]鼓山鎮東山村北三環路旁片區群眾將用上自來水
- [ 09-23]南靖豐田:提高事故防范能力 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