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黑龍江農墾建三江,詳細了解糧食生產和收獲情況;深入吉林查干湖,乘船察看生態修復帶來的變化;來到遼寧撫順參觀雷鋒紀念館,號召“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9月25日至28日,習近平總書記風塵仆仆實地考察東北三省,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為新時代東北振興出謀劃策、擘畫方向。語重心長的叮囑、鏗鏘有力的話語,為我們守護好黑土地,全面推進新時代東北振興明確了方向目標,提供了根本遵循。
東北振興,不僅事關1億東北人民的福祉,也事關全國經濟發展大局。在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發展大局高度,再次強調東北振興的重要性。總書記指出,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關乎國家發展大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先后來到一家國企和一家民企,這樣的安排意味深長。總書記強調,“我國實行的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國有企業地位重要、作用關鍵、不可替代,是黨和國家的重要依靠力量”“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習總書記特別重申“兩個毫不動搖”重大方針,是對當前社會關切的有力回應。總書記重要講話擲地有聲,旗幟鮮明,態度堅決,為一些關于民營經濟的模糊認識敲響“定音鼓”。
讓東北的白山黑水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牽掛的大事。這次東北考察,處處顯現著總書記對東北干部群眾的關懷牽掛,對東北振興的戰略思考和謀劃。在有著“中國綠色米都”之稱的建三江考察時,總書記雙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長地說:“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簡單八個字,情深意重。這是對黑土地的深情,是對“農業穩天下安”的形象闡釋。在齊齊哈爾考察兩家國有大型裝備制造企業時,習近平總書記再度作出“加強自主創新,練好內功”的重要指示。在查干湖,總書記叮囑良好生態環境是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也是振興東北的一個優勢。習近平總書記一路上強調的這些重要講話,本身就構成了新時代東北振興的重要路徑、方法和抓手。
新時代東北振興,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對此提出6個方面要求: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科學統籌精準施策,構建協調發展新格局;更好支持生態建設和糧食生產,鞏固提升綠色發展優勢;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建設開放合作高地;更加關注補齊民生領域短板,讓人民群眾共享東北振興成果。我們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一以貫之、久久為功,擼起袖子加油干,重塑環境、重振雄風,實現新時代東北振興,形成對國家重大戰略的堅強支撐。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新時代東北振興,已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有不少硬仗要打。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振興的重要講話,為東北發展注入了強大信心與力量。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貫徹落實總書記的這一重要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深化改革,奮力譜寫全面振興東北的新篇章。
央視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