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東北三省并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紀實
2018-09-30 06:47:3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周冬 趙舒文 |
分享到:
|
打好發展“組合拳” 這片黑土地,從中國革命與建設中走來,從改革開放大潮中走來,交織著光榮與夢想,沉淀著陣痛與思考。 然而,實現東北振興,是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義不容辭的使命。 一次次考察調研、一遍遍分析研判,習近平總書記從內因著眼、著手、著力,找準癥結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就推動東北振興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 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比重大、基礎好,能否切實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直接關系到能否把老工業基地的活力重新激發出來、釋放出來。 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公司是上個世紀70年代國家建設的四大化纖基地之一,是一家千萬噸級的大型煉油基地。 27日上午,在遼寧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這里,看看“國家的種子隊,國有企業的種子隊”。他走進企業中心控制室,聽情況介紹,看產品展示,與企業勞模和職工代表一一握手。 面對大家充滿期盼的眼神,總書記堅定地說:“我們的國有企業要繼續做強做優做大,那種不要國有企業、搞小國有企業的說法、做法是錯誤的、片面的。任何懷疑、唱衰國有企業的思想和言論都是錯誤的。特別是我們在國有企業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堅定信心。” 他同時指出,國有企業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不斷自我完善。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必須一以貫之。我們要沿著這條路篤定踏實地向前推進。 民營企業的發展同樣牽動著總書記的心。 離開遼陽石化,習近平乘車來到亞洲最大的工業鋁擠壓產品研發制造商——遼寧忠旺集團。 在軌道車體制造車間,一條條自動化生產線運行有條不紊。習近平走到生產線上仔細觀看正在進行的鋁合金板焊接操作,登上已經組裝完成的哈大高鐵高寒車鋁合金車體,向工人詢問生產工藝、技術要點。 “看了以后很受啟發。民營企業走出了一條正確的道路、成功之路。”習近平說,“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始終關心和支持民營企業。我們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出臺的很多改革舉措都是圍繞怎么進一步發展民營經濟,黨的十九大強調繼續貫徹落實好這些舉措,這一點民營企業要增強信心。” 對于東北來說,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建三江,三江環繞,七河貫通,1000多萬畝耕地一望無垠、土質肥沃。 近年來,農墾建三江管理局在種植管理上更加注重良種、良法、良田配套,農藝、農機、農戶結合,在技術推廣上堅持科技園區試驗示范先行,試驗成功后再進行大面積種植,農業科技貢獻率高達76%。 “農業科技大有潛力、大有可為。”在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習近平對科研人員說,“農業是基礎性產業,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現代化。農業要振興,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優秀的人才、先進的設備、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園區。” 當聽說園區科技人員平均年齡只有32歲,卻承擔了500多項各類課題時,習近平連聲道:“后生可畏,大有希望!” 技術和糧食一樣,別人靠不住,要端穩自己的飯碗,自立才能自強。 老工業基地齊齊哈爾,集中了一批“國寶級”的國有工業企業。26日上午,習近平來到這里,重點考察了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情況。 在中車齊車集團有限公司,習近平走進鐵路貨車試驗研究中心,觀看正在進行的鐵路貨車疲勞與振動試驗。工作人員告訴總書記,這個試驗平臺完全屬于自主創新,整體技術水平世界領先,鐵路貨車在平臺上試驗20天,就能獲得在線路上運行20多年的各種數據。習近平聽后十分高興。他叮囑大家,只有繼續練好“內功”,繼續改革創新,才能永立不敗之地,永遠掌握主動權。 在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習近平對聞訊而來的干部職工們語重心長地說,國際上,先進技術、關鍵技術越來越難以獲得。他勉勵大家,要肩負起歷史重任,制訂好發展路線圖,調動各類人才創新創造積極性,把我們的事業越辦越好。 聽了總書記的話,全場響起熱烈掌聲,大家異口同聲對總書記立下誓言:“請總書記放心!改革創新,裝備中國,走向世界!” 遼寧撫順有著百年煤炭開采史,因煤而興,也因煤而困,是典型的資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實現產業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怎樣解決職工就業再就業?老百姓居住條件怎么樣、民生有沒有保障?習近平十分關心。 28日上午,習近平專程來到撫順礦業集團,登高眺望西露天礦礦坑。 這個礦坑位于撫順煤田西部、千臺山北麓,垂直深度超過400米、坑口面積超過10平方公里。巨大的坑洞,如同怪獸張開大口,不時騰起陣陣煙塵。 總書記拿起望遠鏡察看良久,轉過頭來,向當地干部仔細詢問露天礦開采歷史和剩余儲量,以及下一步綜合改造利用設想,囑咐他們要本著科學的態度,認真搞好評估論證,把綜合治理同產業發展結合起來,決不能為治理而治理。 臨近中午,習近平又乘車來到撫順市東華園社區,實地考察撫順市采煤沉陷區避險搬遷安置情況。 在紡織廠退休女工陳玉芳家,習近平關切地詢問搬遷花了多少錢、退休金和社保能不能按時領取、看病方便不方便、社區服務好不好。當聽說他們從60平方米的危房搬進了現在90多平方米的新樓,環境衛生明顯改善,水電氣供應有了保障,公共服務進了社區,習近平十分高興。 離開小區時,社區居民們圍攏過來,向總書記問好。習近平同大家一一握手,對大家說,我一直牽掛著資源枯竭型城市,惦記著這些城市經濟怎樣、人民生活怎樣,我這次就是專程來看看。在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轉型過程中,首先要把民生保障好,把困難群眾的生活保障好,讓老百姓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 一句句飽含真情的話語,如同一股股暖流,直抵人心。 人民,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始終處于最高的位置。 人民,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最深的牽掛。 幫林場職工算收入支出賬,同赫哲老人話民族一家親,在百姓家中體驗“暖房子”工程成效……近年來,習近平多次考察東北,深入最多的是農村和社區、走訪最多的是普通百姓、關注最多的是脫貧攻堅、詢問最多的是人民福祉。 在總書記看來,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是判斷東北振興的重要標準。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金山,藍天也是幸福。 秋天的查干湖,天高云淡,煙波浩渺。26日下午,習近平乘船沿途察看查干湖南湖生態環境。不遠處,數十名漁場職工正在拉網捕魚,水花聲、號子聲此起彼伏。習近平登上浮橋,熱火朝天的畫面躍入眼簾:粼粼波光,網收魚躍。 看到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習近平十分高興。他說,綠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銀山,祝愿大家“年年有魚,年年有余”。 |
相關閱讀:
- [ 09-29]招行零售金融轉型:全面進入App時代
- [ 09-28]加息!香港告別“超低息”時代
- [ 09-28]“她時代”,升級打怪可能不如好好談戀愛?
- [ 09-27]美聯儲宣布第三次加息 逐步退出“寬松”政策時代
- [ 09-27]招商銀行:客戶體驗是新商業時代的核心邏輯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