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的清晨,在嘹亮的國歌聲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在祖國最北端的一個邊陲連隊冉冉升起。 “最北最寒最堅定,練嚴練實練金睛。祖國有我請放心,祖國有我請放心,祖國有我請放心!”伴著最后一個音符,官兵們的鏗鏘誓言,響徹茫茫林海。 這里擁有人民空軍雷達兵部隊兩個之最——祖國最北端的雷達站和北部空防預警的第一道屏障。 它就是空軍漠河雷達站。 空軍漠河雷達站駐守在素有“神州北極”之稱的黑龍江省漠河市,地處祖國雄雞版圖最北端,是駐地緯度最高的空軍部隊,也是面臨的自然環境最惡劣的基層部隊之一。 建站以來,面對茫茫林海雪原和歷史最低零下57.3度的酷冷嚴寒,雷達站歷經過“5·6大火”生死考驗,創出“天線在烈火中旋轉”的壯舉和“敢于勝利、不怕犧牲”的“七棵松”精神。 新時期,該站鑄牢“最北最寒最堅定”的忠誠之魂,挺起“練嚴練實練金睛”的擔當之脊,砥礪“建站建家建新功”的堅韌之軀,打造“守法守規守紅線”的治軍之尺,用行動踐行“扎根邊陲心向黨、勇于擔當戍空疆”的錚錚誓言,先后榮立集體一等功2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10次。 踞北疆邊陲,鐵心向黨最堅定 走進空軍漠河雷達站的榮譽室,如同穿越時空隧道,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一件件實物模型,無聲地向我們講述著先輩們鐵心向黨、無私奉獻、堅韌拼搏、奮勇向前的歷史。 1952年初,連隊剛組建不到半年,圓滿完成抗美援朝戰爭對空警戒偵察任務; 1973年7月,因時局需要連隊從杜鵑花盛開的鴨綠江畔調防到“中國最北”“中國最冷”的大興安嶺無名山頭,爬冰臥雪,人挑肩扛,僅用3個多月的時間硬是把數百噸的物資運到山上,按時投入工作; 1987年5月,大興安嶺地區發生罕見的森林火災,在熊熊烈火考驗面前,全站官兵誓死堅守崗位,一邊保障空情,一邊與火魔斗爭。 “時局再變,紅色基因永不變;強敵再硬,淬火鋼釘敢碰硬;環境再苦,勇于擔當敢吃苦;榮譽再大,居安思危不自大。”進入新時代,空軍漠河雷達站黨支部始終把連隊光榮傳統視為傳家寶,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深深融入官兵血脈。 榮譽室內的一張一群官兵聽收音機的黑白照片,令人印象深刻。雷達站移防漠河之初,條件艱苦,信息閉塞,沒有電視和報紙,官兵們自費買了一部半導體收音機,及時學習黨的理論。從此,身處祖國最北端的雷達兵聽到了來自北京的聲音。 越是地處偏遠,越要看齊追隨。為讓理論學習薪火相傳,他們數年如一日,采取官兵自學、骨干領學、干部輔導的方法,堅持每天半小時理論學習、半小時讀報、半小時新聞聯播制度雷打不動,搭建小講堂、小卡片、小廣播、小周記、小典型、小論壇等“六小”學習實踐平臺,干部骨干帶頭走上講臺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官兵在理論學習剪報本上張貼基本觀點小卡片,“北極之聲”小廣播每天摘播時事政策新聞,每周官兵自發撰寫學習創新理論周記,每月評選一次“理論學習之星”,涌現出了“理論知識問不倒”“時事政策通”“先進武器小專家”等理論骨干。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