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中國,中國有我。今天,我們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和人民獲得感顯著提升,我們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正值新中國成立69周年,本版今起推出特別策劃,展現六大領域千千萬萬奮斗者的故事,對祖國的愛,凝結在他們每一天拼搏的汗水中,匯聚成每一天都更加精彩的時代。偉大出自平凡,把每一項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讓我們為不懈的奮斗者喝彩! ——編 者 “嗡嗡嗡”,信號指示燈閃爍,一排排化纖絲筒整齊有序地從生產線上自動落到推車上,沿著既定的軌道進入包裝車間。緊接著,在一只巨大機械手臂的牽引下,打包、貼簽、入庫,一氣呵成。 走進浙江桐昆集團恒邦工廠二期廠區,偌大的生產車間里,王亞江像往常一樣走動巡檢,不時按動控制面板上的幾個按鈕。 “我們是24小時連續生產,每天上班的頭一件事就是檢查晚班生產情況,保證每個絲餅的質量穩定。”他指著眼前變動的參數說,紡絲斷頭次數、絲餅優等率是影響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以前在傳統生產線上,得靠一支“爛筆頭”,把生產狀況都抄寫下來。智能化改造后,每個一線員工都能隨時隨地查詢,品質監管方便多了。 今年是王亞江進入桐昆工作的第二十個年頭。20年來,從最初的紡絲工到如今的車間主任,蛻變的不只是身份,一個企業從傳統生產向智能制造的變革更印記在他的眼眸深處。 作為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智能化轉型是桐昆在內外交困中一次自我革命。王亞江至今還記得2008年春節那場用工荒:為了保證外地員工回家過年,企業只能從行政崗位上抽調人員到一線。彼時,接二連三有客戶到廠里投訴產品有碰毛、混批、破損等人為問題。 機器換人,如箭在弦上,發出就未曾停落。2008年起,桐昆每年對一個部位或者一個環節進行智能改造,零敲碎打10年間,由點連線,再由線成面,一個智能工廠儼然落成,“硬是把‘摩托車’改造成‘小汽車’,轉型升級,我們蠻拼的!”王亞江說。 這些年,他目睹了車間流變:工人從熙熙攘攘、汗流浹背到各有分工、整潔舒適。過去,紡絲全靠人工搬運,一包絲720公斤,平均每班每人要負責生產、打包、入庫50包絲,一天下來,身體都吃不消。現在,人力只有原來的1/3。那些極費體力的流程都交給了智能機器,車間常年恒溫,基本不出汗。 晚上8點,城市的霓虹燈早已亮起,孫燕琳的新纖維研究室里依舊燈火通明。她和她的團隊正在研發一種熱濕舒纖維,這種化纖能夠在運動出汗后,迅速將汗傳導出來,讓皮膚無悶熱感。 “現代人對衣著的舒適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我們要不斷了解客戶的需求點、期望值,并把它們解碼成技術化指標。”孫燕琳已經年過半百,長期擔任集團技術中心總監,多年來夙興夜寐已成常態。 項目進展并不像想象中順利,她面臨的最大難題是:新產品的特征指標難以在現有標準評價體系中追索。比如,舒適感如何衡量,量化為哪些指標,這些指標又如何測量? 得益于桐昆的智能工廠,新產品從研發到量產之路平坦了許多。“在智能生產線上,操作指標數字化,在線就能進行檢測和模擬,新產品研發周期縮短49%。此外,機器極大消除了人為操作的不穩定性,產品不良率由1.2%降至0.7%,品質更加穩定。”事實證明,孫燕琳及其團隊一年多的努力沒有白費,產品上市后,盈利空間比傳統產品提升了50%以上。 今年3月,通過社會招聘,95后俞睿進入桐昆,成為負責兩條生產線的工藝員。“與同類企業比,我們的智能化水平很高,在這里能接觸到行業頂尖的工程師和核心技術。”俞睿坦言,雖然工作環境與商務辦公的白領有差距,但桐昆這幾年發展迅速,在嘉興、湖州等地建新廠區,相信未來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如今,步入不惑之年的王亞江漸漸感到壓力,“企業和國家的發展腳步一刻都不會停止,那我的學習也就不能停止”。今年,他招了一個大學生,負責絲品質量控制,“希望有更多年輕人能夠趕超我,那樣打造一個實業強國才會后繼有人。” 這些年,孫燕琳的名片頭銜越來越多,但她依然喜歡別人叫她孫工,“工程師代表一個國家的創新思維和工匠精神”。說到這里,她的語速加快,難掩激動,“作為行業龍頭,要走的路必定是別人沒走過的,才能引領帶動后來者。” 【網友留言】 國慶節之際,各行各業網友通過文字、照片、視頻等表達對祖國的愛與祝福。其中,本報總編室、新媒體中心、快手APP推出“土味情話說給祖國聽”短視頻征集,截至10月1日晚8點短視頻播放量超510萬,話題參與人次超890萬,點贊超15萬。 網友來自1995:一生能有多長,能在中國就很幸運。 網友A奮斗:偉大祖國國泰民安,我愛你中國。 網友雨晴7358:愛國就要堅守崗位。 網友雪飄道: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家哪有我。 網友童話煙云:愛家愛國,是每個人應有的情懷。 網友每天皮一披:感謝祖國給我們的美好生活! 統籌:王軍、劉莉莉、吳燕、呂莉、黃超、鞏育華、祁嘉潤、屈信明、郭雪巖 制圖:沈亦伶 |
相關閱讀:
- [ 08-08]車間里的暑假:有無奈更有期待
- [ 12-21]扶貧“花”開 香飄海外
- [ 12-11]探訪輿論風波中的莎普愛思:廠區內員工仍在加班
- [ 08-27]【治國理政進行時·廣西篇】廣西天等縣:“車間”建村頭 致富有奔頭
- [ 08-02]“車間”“光伏”下農村 “就業”“兜底”兩保障——河南沈丘產業扶貧工作見聞
- [ 07-22]河北武邑:鄉村“扶貧車間”助力精準脫貧
- [ 06-20]河北邯鄲:“扶貧車間”建到農民家門口
- [ 05-31]【砥礪奮進的五年】扶貧車間引資記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