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十句肺腑之言話東北振興
2018-10-02 15:26:13? ?來源:央視網 責任編輯:王培欣 王培欣 |
分享到:
|
央視網消息:9月25日至28日,習近平在東北三省實地考察,并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對此,《新聞聯播》詳盡播報,長達20多分鐘。 黨的十九大之后,習近平調研考察江蘇;今年,他又赴四川、海南、湖北及湖南、山東調研考察。此次東北之行,是習近平連任國家主席以來第4次地方調研考察。 一如既往,東北之行,習近平日程密集、輾轉多地,調研考察涵蓋農漁業、工業、能源、生態、科技等多個領域。和當地人民群眾嘮發展、嘮生計、嘮家常,留下了許多讓人感動的交流對話、口口相傳的肺腑之言。 1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北大荒的土質要不斷優化,不能退化;綠色發展要有可持續性,農業生產不能竭澤而漁。” ——9月25日,習近平考察黑龍江七星農場,向駕駛收割機收割稻田的農場工人們說道。 建三江,是黑龍江農墾總局9個管理局之一,下轄15個大中型國有農場,就包括七星農場。早些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來此建設、開發三江平原,即烏蘇里江、松花江、黑龍江,故而得名。 2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9月25日,習近平考察北大荒精準農業農機中心,察看各類農產品,并雙手捧起一碗大米,說:“中國糧食,中國飯碗。” 半個多世紀以來,北大荒變成大糧倉,為中國人真正解決溫飽問題發揮了巨大作用。如今,七星農場每年生產商品糧15億斤,可供全國人民兩天的口糧。 3 “農業要振興,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優秀的人才、先進的設備、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園區。農業科技大有潛力、大有可為,希望你們再接再厲、不斷提高!” ——9月25日,習近平考察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深情囑咐這群平均年齡32歲的年輕科研人。 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被稱作建三江農業發展“助力器”。自成立以來,引進各類作物新品種900多個,推廣新品種13個,累計培訓基層農技人員2000多人,培訓種植戶5萬多人次。 4 “綠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游相得益彰,這條路要扎實走下去。” ——9月26日,習近平來到查干湖,和正在拉網捕魚的漁場職工們親切交談,并祝福他們:守護好“金字招牌”,讓生活“年年有魚”。 查干湖,位于吉林松原市,是我國第七大淡水湖。這個湖泊,蒙古族語寓意“白色圣潔的湖”,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當地人民群眾打魚為生傳承了20代人。 5 “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握優勢,乘勢而為,做強做優做大。” ——9月26日,習近平考察中車齊車集團,與企業員工一一握手,并鼓勵他們:要繼續練好“內功”,繼續改革創新,確保永立不敗之地、永遠掌握主動權。 中車齊車集團有限公司,位于黑龍江齊齊哈爾市。這家公司被譽為“中國鐵路貨車的搖籃”,是亞洲最大的鐵路貨車生產企業,制造規模和能力居世界前列,產品行銷澳大利亞、美國、巴西、法國、肯尼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
相關閱讀:
- [ 09-30]奮力書寫東北振興的時代新篇——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東北三省并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紀實
- [ 09-30]在東北,習近平關注了這些事
- [ 09-30]情系黑土地——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東北三省回訪記
- [ 09-30]新華社評論員:真抓實干推進新時代東北振興——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
- [ 09-30]牢記囑托 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推進東北振興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