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日,農民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北什軸鄉恰臺吉村的曬場晾曬水稻。
秋日的土默川平原,一派豐收景象。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北什軸鄉恰臺吉村的千畝有機水稻種植區迎來收獲季節,農民忙著在田地中收割水稻。
曾經的恰臺吉村土地鹽堿化嚴重,曾被當地百姓稱為“不毛之地”。近年來,當地依靠科學技術成功將鹽堿地有效改良,培育出適合當地生長的綠色有機水稻。
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10月1日,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北什軸鄉恰臺吉村,一名農民懷抱著收獲的水稻。 新華社記者 彭源攝

這是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北什軸鄉恰臺吉村的千畝有機水稻種植區(10月1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彭源 攝

10月1日,農民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北什軸鄉恰臺吉村的千畝有機水稻種植區收割水稻。 新華社記者彭源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