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科技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從1988年的90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17606億元,世界第二;科學引文索引論文從1988年的0.56萬篇增加到2016年的32.42萬篇,世界第二;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從1988年的4780件增加到2017年的138.16萬件,世界第一。(10月6日《人民日報》)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绷暯娇倳浿赋?,“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0年來,我們櫛風沐雨,科技創新的跨越發展與巨大成就,不僅能從統計指標中直觀反映出來,更能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感受得到,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效率不斷提高、創新要素加快集聚等等,這一切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高水平發展。 大國重器凸顯科技發展新飛躍。從40年前的粗放生產、設備落后,缺技術、缺人才,再到今天的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大國重器相繼問世。很難想象,中國科技的巨大變革竟會在短短的40年中實現,要知道,堪稱“世界奇跡”的英國工業革命的基本實現也用了大約70年的時間。當然,這些偉大成就僅是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縮影,中國科技以最昂揚的姿態起步,并以世界震驚的勢頭加速,還將以令人望其項背的步頻邁向縱深,科技已然成為中國發展最大的依仗之一,也必將成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名片,更多的掀開世界科技史新篇章的里程碑式重器,必將如雨后春筍般誕生在廣闊的中華大地上。 大國工匠積淀科技發展新底蘊。如果說大國重器代表了中國科技的新實力,那么人才積淀無疑是中國科技享譽世界的強大支撐??梢哉f,科技的發展離不開人才這個“第一資源”,更離不開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大國工匠”,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立足基礎崗位,卻以平凡之軀創造出不平凡的偉業。比如,中國商飛高級技師胡雙錢,用一雙手打磨出“前無古人”的全新零部件;中國宣紙高級技師周東紅,撈出曬成的宣紙每張重量誤差不超過1克,30年來持著成品率100%的記錄……歷經40年的改革創新之路,中國科技的史冊永遠不會磨滅這群人的印記,因為他們,中國科學技術邁向更高臺階、中華民族的全球競爭力與日俱增。 創新成果鑄就科技發展新輝煌。科技成果輝煌、人才光輝熠熠,但都源自于一個核心要素,那就是創新。自1988年至今,以創新為立業之本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從1.52萬家增長到13.6萬家;以創新為發展之源的國家級高新區也從1家躍升到156家,創新的基礎、氛圍、實力不可同日而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科技進步貢獻率更是增加到57.7%,上升近5個百分點,國家創新能力從全球第二十位升至第十七位。當前,創新驅動戰略和創新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科技計劃管理、成果轉化、評價獎勵、產權保護等方面大膽改革,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得到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氛圍更加濃厚。 改革開放40年,“第一生產力”助力我國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是得到不斷地滿足和提升,創造出令世界矚目的偉大成就。但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永遠沒有完成時,過去的成就只會不斷激勵我們向更高水平的科技進步、創新發展邁進,沖破少數國家在創新改革、技術開放上的封鎖與阻礙。我們唯有萬眾一心,堅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不動搖,勇于攻堅克難、善于尋求突破,才能真正在重大關鍵領域、重要“卡脖子”難題上匯聚更多智慧、更強力量,讓中華民族逐步走向世界科技殿堂正中央,創造出無愧于國人、有益于世界的更大貢獻。(儲旭東) |
相關閱讀:
- [ 10-08]WTO改革發展新動向及中國的戰略定位
- [ 10-08]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 [ 10-07]習近平話改革:將改革進行到底
- [ 10-06]【祝福中國】改革成績亮眼 海外各界共賀
- [ 10-06]習近平話改革: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