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諾貝爾經濟學獎 僅一名女性得主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截至2018年,共有81人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其中不乏保羅·薩繆爾森等如雷貫耳的名字。至今已有的50次頒獎中,25次獎項由一人獲得,19次由兩人獲得,6次由三人獲得。 諾貝爾經濟獎最年輕的得主是1972年獲獎的肯尼斯·艾羅(Kenneth J. Arrow),當時他51歲。最年長的是獲獎者是里奧尼德·赫維茨,他當時是90歲。 81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具有美國國籍的占據絕對優勢。獲獎者全部來自各國知名院校,其中來自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家最多。 經濟學研究人員的傳承關系較為明顯。比如1972年的得主薩繆爾森、1971年得主庫茲涅茨、1976年得主弗里德曼均有數名博士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不過目前為止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中僅有一位女性,埃莉諾·奧斯特羅姆,美國公共選擇學派的創始人之一。這一數量遠低于諾貝爾其他獎項。 經濟越來越人性化 古典經濟學認為,人的行為是完全理性的,行為目的是使個人利益最大化。但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可以看到,經濟學越來越貼近人性,將心理狀態、人格特質等因素納入考量。 去年的諾貝爾獎得主理查德·泰勒(Richard H. Thaler)將傳統經濟學與心理學之間搭建了橋梁,將心理學的現實假設納入到經濟決策的分析當中。 諾貝爾委員會寫到,通過探索有限理性,社會偏好和缺乏自我控制的后果,他展示了這些人格特質如何系統地影響個人決策以及市場成果。 通俗的說,就是人在消費決策時會被“非理性”因素所影響。人們為了特定的目的,會將不同的資金劃分成不同的使用用途,而非使財富最大化。同樣是10萬元,辛苦賺來的會花得小心翼翼,而意外中彩票得來的錢花起來就會更大方。 泰勒并非因為將心理學納入經濟學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位學者。2002年,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與阿莫斯·特維斯基(Amos Tversky)共同獲得了2002年的年度諾貝爾獎金。 諸多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泰斗們都將經濟學變得更加貼近生活,而非枯燥的數學模型。比如丹尼爾·卡內曼的“錨定效應”認為,人們做出判斷時,會不由自主地受到第一印象的支配。 數理時代來臨 需要明確的是,盡管經濟學越來越靠近人的現實感受,但達到這一目標的方式是更多地依賴數學。 數據顯示,在諾貝爾經濟學得主的專業背景中,數學僅次于經濟學。 2015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Angus Stewart Deaton)就有很強的數學背景;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沙普利(Lloyd Shapley)實際上也是一位數學家,他的博士專業是數學而非經濟學。 而從近些年的得獎成果來看,數學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如安格斯·迪頓最主要的學術貢獻在于提供了定量測量家庭福利水平的工具,以此來更準確地定義和測量貧困;2013年的3位得主因對資產價格的實證分析而獲得殊榮。 長期以來,經濟學被認為是依賴實際觀察的經驗科學或是更依賴推理的思辨性哲學。而現在,諾貝爾經濟學獎更多授予那些從事數理統計分析的經濟學家,深耕古典經濟學的經濟學家們或許更難被諾獎垂青。(資料來源:微信公眾號“經濟學動態”、澎湃新聞、諾貝爾獎官網等) |
相關閱讀:
- [ 10-08]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今將揭曉 趣味數字搶先看
- [ 10-08]諾貝爾經濟學獎今揭曉 這些研究成果你聽說過嗎?
- [ 10-05]兩名反性暴力人士獲得2018年諾貝爾和平獎
- [ 10-04]美英科學家分享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