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河南鄭州鄭歐班列進口商品展示中心購物(2016年8月18日攝)。全面深化改革,始終牽動人心。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特斯拉在美國之外首個超級工廠將落戶上海臨港,寶馬增資建設電動汽車全球出口基地,橋水等知名對沖基金加速布局中國資本市場……國際資本用行動“投票”,進入越開越大的中國開放之門。 “大大提速”——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何墨池如此評價過去一年半以來中國的改革進程,“這體現在環保政策執行力度加強、消費品關稅大幅下調、地方營商環境和外資企業研發環境改善等各方面?!?/p> 著眼當前,進入深水區的改革,向前的每一步都是挑戰,改革措施落實還需要加力,還有許多關隘需要從深處攻克—— 舟至中流的“放管服”改革,在放權的基礎上,下一步如何提升政府整體效能,避免“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 應對日益加劇的人口老齡化挑戰,如何解決龐大老年人群和勞動年齡人群的利益沖突,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面對“留不下的城市”與“回不了的鄉村”,為城鄉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億萬農業轉移人口,如何讓他們“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夢想照進現實? …… “新時代,不是緩改革,必須加快推進;不是小改革,必須全面深化;不是虛改革,必須啃硬骨頭;不是假改革,必須落地有聲。”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說。 在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烏石鎮清溪中心小學茶兒垅村教學點內,蔣秀蘭老師在給孩子們上語文課(9月7日攝)。今年53歲蔣秀蘭老師從1983年參加工作開始,一直獨自堅守在“一人一?!钡膯伟嘟虒W點,最多的時候獨自一人帶過26名學生,目前她負責兩個年級5個孩子7門課的教學。新華社記者 王正忠 攝 堅持改革才能釋放活力 近1000萬人——這是前8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的人數,距離完成全年1100萬人以上的就業目標還剩一成。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維持在5%左右。 在中美經貿摩擦升級、就業影響首當其沖背景下,為什么能穩住就業? 重慶,一家名為“豬八戒網”的人才共享平臺,經過十余年發展,已匯集全球超過700萬企業用戶和超過1300萬人才服務提供商,讓超過100萬人在線就業、孵化超過15萬家企業。 “抓住我國創新創業、轉型升級的寶貴機遇,數百萬家企業通過分享經濟平臺找到人才,更多創新創業者實現人生價值?!必i八戒網創始人、CEO朱明躍說。 超過200萬人的快遞“大軍”、超過2000萬人的微商從業隊伍……生動詮釋著中國就業的活力和多彩。 機制靈活、貼近市場的2700多萬家民營企業、6500多萬戶個體工商戶,抓住“互聯網 ”、分享經濟、人工智能等帶來的機遇,不僅為自身贏得發展空間,也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這是一組有說服力的數據—— 過去5年,中國市場主體數量增加近80%,跨入“億戶時代”,其中私營企業數量增幅高達146%,注冊資本增長近5倍; 民間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連續5年超過60%,民營經濟解決了80%的就業,占GDP比重超過60%,撐起“半壁江山”; 在創新驅動發展中,民營企業完成了我國65%的專利、75%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 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一批優秀的民營企業家走上國際舞臺,成為耀眼的中國名片…… 從現實觀察,民營經濟不但沒有削弱,反而更加活躍;從未來著眼,民營經濟面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離場”,而是如何進一步健康發展。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洞橋鎮文村地處富陽區遠郊,村中保有40幢古民居,建筑師王澍以當地的建筑材料和生活傳統為村里設計了14幢新民居,呈現出美麗宜居鄉村新面貌(4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不可否認,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遇到一些困難—— 內外環境變化、產業轉型升級,疊加土地勞動力成本上升、環保要求升級、債務壓力陡增、融資支持偏弱……一部分企業經營遇困,一些企業面臨生死考驗。 改革中遇到的問題,要靠改革來解決。 近期,黨和國家領導人密集調研,在多個場合對民營經濟的發展明確表態。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三省考察期間的重要講話明晰而有力—— “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權益,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繼續發展壯大?!?/p> 支持包括民資、外資等非公有資本參與國企改制重組,降低民間資本進入交通、能源、環保等重點領域門檻……改革推向縱深,一些更深刻的變化正在發生。 浙江,我國首條民資控股高鐵杭紹臺鐵路線路上半年正式獲得批復; 大連,民企沙鋼集團為主的戰略投資者進入東北特鋼,通過一系列革新舉措,今年一舉扭虧為盈; 在引入包括騰訊、百度、阿里、京東等民資在內的14家戰略投資者后,中國聯通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大幅增長144.9%…… 中石化前董事長傅成玉認為,通過引入其他資本,可倒逼國有企業內部機制改革,真正讓國有企業活起來。 2017年4月8日,北京“醫藥分開”綜合改革正式在3600余家醫療機構實施。這是市民在北京東花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掛號交錢。 新華社記者羅曉光 攝 改革出“大招”,政策亮“實招”—— 今年以來,張文中案等重大涉產權案件依法改判取得實質性突破;有諸多歧視性規定的私營企業暫行條例廢止;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將全面實施;全年減稅降費將超過1.3萬億元…… 積極因素正在累積。在整體投資增速有所下滑的形勢下,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8個月民間投資增速分別高于全部投資1.4、2.4和3.4個百分點,呈領漲態勢。 不拒眾流,方成江海。 在共同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改革大潮中,民營經濟不會“離場”。在黨和政府的鼓勵、支持和引導下,在各種所有制經濟百花齊放、日益融合的大趨勢中,一定會涌現出更多 “弄潮兒”。 堅持改革才能造福人民 利益博弈,始終是改革繞不開的坎。 2017年,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在北京落地實施。其時,“醫院難以為繼”“看病變相漲價”等反對聲不絕于耳。 一年后,這些擔心并未成真。全市累計節省醫藥費60多億元,個人醫藥負擔減輕,醫療機構收入總量基本穩定。 無可否認,相比改革之初普遍受益的“帕累托改進”,今天的改革面臨更多掣肘:要確保效率,也要維護公平;要鼓勵競爭,也要保障底線;要尊重差異,也要凝聚共識。 |
相關閱讀:
- [ 10-10]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改革過渡期身份標識牌發布
- [ 10-10]產權市場在服務改革中發展壯大 5年成交額破20萬億
- [ 10-09]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
- [ 10-09]減稅降費有助于釋放改革紅利
- [ 10-09]改革開放40周年“福建影響力”案例聚焦福建醫療改革舉措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