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那些事兒】育兒更輕松!美媒:人工智能悄然改變中國人的“養娃”方式
2018-10-10 20:36:25??來源:CHINADAILY 責任編輯:黃麗紅 我來說兩句 |
人工智能悄然改變中國人的“養娃”方式。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報道截圖。 中國日報網10月10日電 城市家庭里,家長最頭疼的恐怕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工作太忙,沒有時間,想檢查孩子英語,自己發音又不準。中國商家準確把握到了家長的“痛點”,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出各種新型寓教于樂的“機器人”以滿足都市家長的需求。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報道,在幼兒園里,今年三歲的孔賽文(音)會和同學們一起玩耍,但在家里,他最好的朋友是一個名為“布丁豆豆”的豆子形狀的綠色機器人。 他和“布丁豆豆”一玩就是好幾個小時,期間小朋友不斷地問機器人問題。 “‘布丁豆豆’你干嘛呢?你吃飯了嗎?我想看動畫片!” 而這個綠色機器人則會用一些簡單的字和短語來回應小朋友,同時在屏幕上顯示的一系列不同的表情符,這個屏幕就是“布丁豆豆”的“臉”。 三歲的孔賽文在和自己的綠色機器人玩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報道截圖。 這款機器人是朋友推薦的,可以為家長減輕一些早教的負擔。 孔賽文的母親劉倩(音)今年33歲,住在北京。她表示:“我們實在很忙的時候,這款機器人可以陪著他一起玩耍。” 盡管“布丁豆豆”的語音識別功能偶爾會出現故障,但劉倩表示它和活潑的3歲小孩交流順暢。 在一些領先的人工智能公司的推動下,類似的早教產品在中國日益普及。 在天貓上搜索“早教機器人”,會有整整65頁之多的產品。 家長們表示人工智能應用的好處不僅僅是在教育領域。例如,某些產品還具有“遠程看護”模式。開啟該模式后,機器人就好比保姆,會自動拍攝孩子的快照并在線上傳以供家長查看。 32歲的媽媽袁文(音)說,她經常使用這個功能來捕捉兒子成長過程中的關鍵時刻,而且不在家的時候也可以與兒子交流。 但是一些專家對人工智能教育設備的價值持懷疑態度,認為對于工作勞累的父母來說,它們無非是一種“低端智能手機”。 而其他專家則對隱私和兒童安全問題提出了更深層次的擔憂,擔心父母會在網上泄露孩子們的視頻、照片和位置數據,增加了不安全性。 蓬勃發展的市場 布丁豆豆制造商公司總裁尹方鳴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采訪時表示:“在這個行業,三到五年之內,所有玩具都會逐漸數字化,沒有活力的玩具將不復存在。” 他說:“無論孩子們一開始有多么喜歡這個玩具,后來很容易會感到厭倦。但人工智能是‘活的’,而且可以不斷變化。” 在兒童早教領域進行商業化的中國人工智能公司有很多。 “人工智能還處在發展的最初級階段,兒童機器人領域在這個階段十分關鍵。”他認為只要玩具看起來是活的,并能夠進行互動,孩子們對機器人的智能水平并不是那么挑剔。 如果把兒童數字手表也計入在內,今年在中國售出的人工智能教育機器人估計有3000萬多個。圖靈機器人公司(Turing Robotics)是一家人工智能玩具解決方案供應商,該公司研究顯示,明年這一數字預計將超過1億。 眾多公司正在開發可以在學校和醫院使用的產品,圖靈也是其中之一。圖靈最近開發的一款新產品——人形人工智能機器人手機“羅博漢”(RoBoHoN),已經在為自閉癥兒童提供幫助。 “誤導消費者” 家長們對高科技機器人的需求很旺盛,從而導致了自稱具有人工智能功能的產品的激增。 上海紐約大學互動媒體藝術與商學教授克里斯蒂安 格雷韋爾(Christian Grewell)表示,只要能實現某種機器學習算法,任何東西都可稱為人工智能設備。 他表示:“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的大多數早教機器人都更接近于低端智能手機,但又沒有應用商店帶來的那種優勢。” 雖然這樣的人工智能玩具似乎可以減輕父母的一些負擔,但它們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風險,比如許多人都在呼吁大家保護好通常存儲在設備上的大量個人信息。 與市場上的很多其他受歡迎的人工智能玩具一樣,“布丁豆豆”也通過長時間的日常互動建立了關于兒童的詳細檔案,讓父母可以分析孩子的發育成長狀況。 格雷韋爾表示:“我最擔心的是低端市場,因為低端產品制造商更重視的是快速降價,而不是設備的安全性。” “對父母來說,購買具有相同功能的平板電腦可能會更好一些。” |
相關閱讀:
- [ 10-08]全國首檔聚焦人工智能領域的電視新聞欄目《超級智能》即將火熱上線 津云客戶端獨家直播
- [ 10-06]全員堅守趕進度 永泰人工智能小鎮擬明年3月開園
- [ 10-03]只是低端智能手機?美媒關注中國人工智能早教機器人
- [ 09-28]人工智能改變招聘方式 越來越多公司用機器人當面試官
- [ 09-19]人工智能正讓城市更有安全感
- [ 09-19]杭州城市數據大腦2.0版發布 探索建設人工智能信號燈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