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暖陽,藍天碧洗。在位于湖南株洲的“中國動力谷”,一群群“軌道人”忙碌在科研所、試驗場、車間里?!袄蠗睢笔撬麄儺斨械摹肮ぷ骺瘛?,想起技術突破半夜也要爬起來,收到國外技術郵件凌晨也會回復,仿佛從來不需休息、沒有時差。 “老楊”就是中國中車首席技術專家、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中車株機”)副總工程師楊穎。這位53歲的專家,30年來始終奮斗在軌道交通裝備研發第一線。他如“弄潮兒”一般,走在新技術最前沿,攻克中國軌道交通的一道道難關,潛心前瞻性研究與基礎原材料研發,矢志推動中國技術與產品“走出去”。 “綠色智能”潮流的引領者 1988年,楊穎大學畢業進入中車株機,從事電力機車研發與制造。在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勤奮后,他迅速成長為電力機車領域的技術專家。 1999年,楊穎參加了我國第一代商用交流傳動電力機車和第一代交流傳動動車組及“中華之星”高速列車的研制。兩年后,“中華之星”創造了時速321.5公里的新紀錄。 從直流到交流,從普速到高速,中國電力機車兩大技術的時代飛躍,楊穎都是主要參與者、推動者。 奮斗者,腳步不息。2006年,楊穎主持上海地鐵進口A型地鐵車輛“直改交”和“六改八”工程項目,打破國外對A型地鐵車輛的技術壟斷。 在高速與重載領域躋身世界前列后,中國軌道交通裝備未來之路怎么走?惟“綠色智能”者勝——楊穎喊出了引領業界潮流的口號。 2012年以來,他率領技術團隊攻堅克難,推出了一批更節能、更環保、更智能的科研成果。比如,將超級電容器技術與100%低地板有軌電車技術融合,研制出全球首列全程無網的超級電容儲能式現代有軌電車,節能30%。 繼長沙中低速磁浮列車之后,楊穎又投入到中速磁浮交通系統研制當中?!皶r速200公里是磁浮的全新領域,其他國家基本沒涉及,我會傾盡全力。”楊穎說。 從電力機車到高速列車,再到地鐵、輕軌、磁浮、動車。楊穎填補了多項國際國內相關領域空白,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3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5項。 碩果累累背后,凝聚著他對科研創新的忘我奮斗。跟楊穎共事的多位技術人員告訴記者,他們不時會在半夜接到“老楊”發來探討技術問題的短信,“感覺他的腦子像個加速器,不知疲倦”。 前瞻研究與新材料的探索者 一直以來,前瞻性研究和基礎原材料是制約我國科研制造的重要瓶頸。數十年的科研制造一線經歷,讓楊穎深刻體會到“工業強基”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奮斗者,除了拼搏的韌勁,還有敏銳的洞察力。早在2012年,楊穎就已經意識到復合材料是軌道交通車輛輕量化的一個主要方向,便牽頭開展了碳纖維復合材料司機室頭罩、司機臺、導流罩等系列產品的應用研究,并通過了防火、抗沖擊、隔聲、隔熱等一系列試驗驗證。如今,碳纖維復合材料已在多種車型上實現了推廣應用。 2016-2017年,楊穎帶領團隊研制完成了中低速磁浮列車碳纖維復合材料懸浮架,掌握了碳纖維復合材料多腔復雜承載結構的一體化制備技術,取得了碳纖維復合材料在軌道交通領域從次承載構件到主承載構件的突破。 “他對前瞻性技術的關注和研究非常超前,都是關注一些比較新的東西?!敝熊囍隀C技術員劉曉波說。 著眼未來軌道交通,楊穎還創新引入了衛星定位系統,通過后者來實現車輛的防撞、車輛循跡、車輛自導向等功能。 “每到一個國家考察和出差,他都要去乘坐當地的地鐵和城軌,采集它們的特征,收集乘客反饋,最終有效融入自己的研發當中?!敝熊囍隀C產品研發中心主管馬喜成說。 中國智造“走出去”的拓荒者 隨著技術與品質的提升,我國軌道交通裝備進入了“走出去”的新階段。1997年,中車株機代表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率先進軍海外市場。作為負責市場支持的技術總牽頭人,楊穎走遍五大洲約三十個國家和地區,飛行總里程超百萬公里。 2011年,楊穎主持研制的馬來西亞SCS和ETS城際動車組,跑出米軌動車組時速176公里的世界最高速。這是中國動車組最大出口訂單,迄今在馬來西亞訂單累計近百億元。 針對奧地利提出的調車機車進口需求,楊穎不畏困難,認真研究奧地利的需求書文件,創新提出了新型的儲能混合動力調車機車解決技術方案,于2016年研發了世界首臺超級電容+蓄電池混合動力調車機車。 作為中車首席科學家,楊穎通過國際會議、展會等機會,用流利的英語做技術發布,以詳細、清晰地展示中國高端技術產品。 “一些投標方案的技術文件多達上萬頁,他總能對關鍵問題的可行性、合理性、可讀性把控到位?!瘪R喜成說。 如今,中車株機正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機遇下,走向更廣闊的海外市場藍海?!拔疫€將繼續努力奮斗,讓更多中國制造走向世界。”楊穎說。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