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云南臨滄芒團村傣族女子在古法造紙工藝基礎上創新新紙樣。六百多年來,云南省臨滄市耿馬縣孟定鎮芒團村的傣族一直保留著傳統的構樹皮手工造紙工藝。2006年,芒團古法造紙工藝成為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因造紙考驗耐心、細致,芒團村有傳女不傳男一說。中新社記者繆超 攝
10月15日,芒團村傣族女子向游客展示傣族古法造紙。六百多年來,云南省臨滄市耿馬縣孟定鎮芒團村的傣族一直保留著傳統的構樹皮手工造紙工藝。2006年,芒團古法造紙工藝成為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因造紙考驗耐心、細致,芒團村有傳女不傳男一說。中新社記者繆超 攝
10月15日,外國游客在芒團村觀看傣族古法造紙。六百多年來,云南省臨滄市耿馬縣孟定鎮芒團村的傣族一直保留著傳統的構樹皮手工造紙工藝。2006年,芒團古法造紙工藝成為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因造紙考驗耐心、細致,芒團村有傳女不傳男一說。中新社記者繆超 攝
10月15日,,一名芒團村傣族女子包裹手工紙。六百多年來,云南省臨滄市耿馬縣孟定鎮芒團村的傣族一直保留著傳統的構樹皮手工造紙工藝。2006年,芒團古法造紙工藝成為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因造紙考驗耐心、細致,芒團村有傳女不傳男一說。中新社記者繆超 攝
10月15日,芒團村的手藝人展示刺繡、剪紙、竹編等傣族手工藝制作與造紙工藝。六百多年來,云南省臨滄市耿馬縣孟定鎮芒團村的傣族一直保留著傳統的構樹皮手工造紙工藝。2006年,芒團古法造紙工藝成為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因造紙考驗耐心、細致,芒團村有傳女不傳男一說。中新社記者繆超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