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0月17日電(冷昊陽)今天是第5個國家扶貧日。今年以來,從中央為脫貧攻堅部署3年作戰圖,再到近日首次開展的脫貧攻堅專項巡視,立目標、列舉措、定保障,一系列有關扶貧的政策密集出臺。 中央提出了哪些目標? ——未來3年3000萬左右農村貧困人口要脫貧 今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未來三年,中國的這場“攻堅戰”到底怎么打?這份意見設定了任務書、部署了作戰圖。 意見稱,未來3年,還有3000萬左右農村貧困人口需要脫貧。 意見要求,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實現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大精準脫貧力度。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 有哪些民生承諾? 在中央部署的作戰圖出臺后,其中一系列涉及貧困地區民生大計的目標和承諾,備受期待。 ——居住:因地制宜推廣農房加固改造 上述意見提出,統籌各項扶貧和保障措施,確保完成剩余390萬左右貧困人口搬遷建設任務,確保搬遷一戶、穩定脫貧一戶。 此外,要因地制宜推廣農房加固改造,在危房改造任務較重的省份開展農房加固改造示范,結合地方實際推廣現代生土農房等改良型傳統民居,鼓勵通過閑置農房置換或長期租賃等方式,兜底解決特殊貧困群體基本住房安全問題。 ——醫療: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意見要求,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保障范圍。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支付后自負費用仍有困難的患者,加大醫療救助和其他保障政策的幫扶力度。 貧困地區每個鄉鎮衛生院至少設立1個全科醫生特崗。貧困地區可在現有編制總量內直接面向人才市場選拔錄用醫技人員,選拔錄用時優先考慮當地醫療衛生事業緊缺人才。 ——教育:確保貧困家庭適齡學生不因貧失學輟學 意見提出,實施貧困學生臺賬化精準控輟,確保貧困家庭適齡學生不因貧失學輟學。 此外,意見還提出,改善貧困地區鄉村教師待遇,落實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均衡配置城鄉教師資源。鼓勵通過公益捐贈等方式,設立貧困地區優秀教師獎勵基金,用于表彰長期扎根基層的優秀鄉村教師。 ——就業:確保零就業貧困戶至少一人實現就業 今年3月,人社部、國務院扶貧辦下發《關于做好2018年就業扶貧工作的通知》,強調進一步加大力度、精準施策,努力擴大貧困人口就業規模,提高就業穩定性,確保零就業貧困戶至少一人實現就業。 如何保障政策落到實處? ——中央首次專項巡視脫貧攻堅 不久前啟動的十九屆中央第二輪巡視聚焦脫貧攻堅,將對26個地方、單位黨組織開展脫貧攻堅專項巡視。作為中央巡視組針對脫貧攻堅展開的首次專項巡視,本次“政治體檢”將深入查找脫貧攻堅中普遍性、傾向性問題。 《中國紀檢監察報》報道,此次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專門要求巡視干部在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上樹標桿,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和實際效果,做到幫忙不添亂,助力全面脫貧目標如期實現。 ——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 2018年作為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在扶貧領域中的腐敗和作風問題也成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關注的重點。 根據中央紀委今年8月給出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4.53萬個,處理6.15萬人。今年8月,中央紀委還首次專門針對“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典型案例”進行通報曝光。 ——對工作出色的扶貧干部提拔使用 作為扶貧攻堅的基層力量,基層官員如何開展當地的扶貧工作,也受到輿論關注。 今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改進省市兩級對縣及縣以下扶貧工作考核,原則上每年對縣的考核不超過2次,加強對縣委書記的工作考核,注重發揮考核的正向激勵作用。 另據意見,對如期完成任務且表現突出的貧困縣黨政正職應予以重用,對在脫貧攻堅中工作出色、表現優秀的扶貧干部、基層干部注重提拔使用。此外,意見要求,大力整頓貧困村軟弱渙散黨組織,以縣為單位組織摸排,逐村分析研判,堅決撤換不勝任、不合格、不盡職的村黨組織書記。(完) |
相關閱讀:
- [ 10-17]脫貧攻堅,福建在行動
- [ 10-08]福建以“培訓援藏”助推西藏昌都脫貧攻堅
- [ 09-21]習近平引領寧夏走上脫貧之路
- [ 09-20]福建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誓拔“窮根”奔小康
- [ 09-17]新思想從實踐中產生系列報道之三·福建寧德篇:習近平幫我們挖“窮根”
- [ 09-14]“精準脫貧·作風建設”研討會召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