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許多家長喜歡在孩子不同意的情況下將其照片放到網上。孩子們對此深惡痛絕,認為家長不尊重自己的隱私。 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10月16日報道,近日,一名美國女性把他成年兒子的照片發(fā)在了“推特”上。照片中可見她兒子穿著一身挺括的白色海軍服,擺出洋洋得意的造型。她還配文說:“這是我兒子。他以第一名從新兵訓練營畢業(yè)。他被授予勞軍組織榮譽。他在學校里也是第一名。他是一位尊重女性的紳士。他不單獨約會,因為在當前環(huán)境下,別有用心的極端女權主義者會作出不實的性指控。我支持‘他也是’運動。” 報道稱,這條“推文”(后來被刪除)迅速傳播,引發(fā)眾人搞笑模仿。這是一個“曬娃成癖”的典型例子:父母在網上發(fā)帖介紹自己的孩子,而且往往是在沒有得到孩子允許的情況下。前文提到的這位母親過度分享成年兒子的情況,但這種做法在年幼子女的父母中尤為普遍。在2016年對160多名父母的調查中,每位父母平均分享116張孩子的照片,其中大部分是在孩子8歲前拍攝的。許多照片展示的是孩子比較尷尬的時刻,例如嬰兒裸體的時候,或者吃完飯后滿臉食物的情形。 報道稱,不出所料,孩子們對此深惡痛絕。在一項針對12歲至16歲英國兒童的調查中,70%的受訪者說,他們感覺父母不尊重他們的網絡隱私。凸顯這種失望情緒的是父母可以控制孩子上網,而孩子對父母網上活動缺乏影響力。盡管父母可能不允許孩子發(fā)表某些東西,甚至要求他們刪帖,但孩子沒有權力否決父母的帖子,即使這些帖子是關于他們的。 為了更好地了解“曬娃成癖”是如何影響親子關系的,愛沙尼亞塔爾圖大學媒體研究教授安德拉·西巴克和她以前的學生梅里克·利普就社交媒體使用情況采訪了數對母子。孩子們的年齡在9歲到13歲之間,參加這項研究的要求是,他們必須在臉書網站上與自己的母親是好友關系。研究人員在互聯網研究人員協會的年會上公布了研究結果。 雖然一些家長說,他們在孩子有了自己的社交媒體賬戶后就不再瘋狂“曬娃”了,但其他家長仍然經常在網上“曬娃”。一位母親在接受采訪時說,她在把孩子的信息或照片發(fā)到臉書網站之前不會征求意見。她說:“我可以也應該征求意見,但出于某種原因,我沒問過。”另一名母親說,在女兒明確要求她不要發(fā)帖之后,她還是發(fā)了。“她有時會說:‘啊,別上傳到任何地方’……但我覺得我有權上傳或不上傳,她還太小(不能做決定)。” 報道稱,除了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自主權,“曬娃成癖”還會對孩子的社交生活產生意想不到的潛在影響。西巴克說,她在研究中了解到很多孩子的故事,他們說,在父母把他們的照片發(fā)到網上后,他們就成了校園欺凌的目標。西巴克說:“有時候孩子們感覺很糟糕,都不想上學了,因為同學捉弄他們。有一個女孩的母親在博客上曬出家庭照片,一些男孩發(fā)現照片后就開始欺負這個女孩。” 報道認為,解決這個問題并不難:父母應該更加小心他們發(fā)布的有關孩子的內容,并尊重孩子的隱私,在發(fā)布可能令人尷尬的內容之前征求他們的意見。這適用于所有父母——包括子女已成年的父母們。 西巴克說,她聽到許多成年人和參與其研究的青少年一樣抱怨父母“曬娃成癖”。她說:“這種事情并不會隨著孩子離開搖籃或者上學之后就會結束,而是會一直持續(xù)下去。” |
相關閱讀:
- [ 02-06]“曬娃”前,你問過娃嗎?
- [ 01-26]聽取“蛙聲”一片 朋友圈中迎來一波“曬娃”潮
- [ 08-08]曬娃新姿勢 百年人壽邀你暑期“改造熊孩子”
- [ 01-09]曬娃還能獲獎?前提你得是英國王妃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