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9日電 經濟領域涉稅違法犯罪活動高發頻發,虛開發票、騙取出口退稅等惡性違法犯罪活動層出不窮。在19日國家稅務總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稅務總局稽查局副局長于海春表示,截至目前,全國共查結虛開騙稅案件30305起,認定虛開發票371萬份,涉案稅額719億元,公安機關抓捕犯罪嫌疑人2263人,始終保持打擊虛開騙稅的高壓態勢。 于海春總結了虛開騙稅違法犯罪的四個主要特征:作案團伙呈現職業化。違法犯罪團伙內部分工明確,上下勾連,結伙專門從事虛開發票買賣活動。作案手段呈現智能化。實施虛開騙稅活動鏈條長、環節多,層層設立“洗票”公司,并且利用通訊、網絡飛速發展的便利,不見面操作,逃避監管打擊。作案方式呈現暴力化。違法犯罪分子通過實施虛列申報、惡意作廢、迅速走逃等手段實現違法犯罪行為“短平快”。作案范圍呈現跨區域化。違法犯罪分子往往采取多地領票、異地開票等方式,跨地區流動作案。 “虛開騙稅問題嚴重損害了國家財政利益,破壞了經濟稅收秩序,影響了社會公平正義。”于海春說,今年以來,稅務總局和公安部、海關總署、中國人民銀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重要批示精神,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決定在全國從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聯合開展打擊虛開發票、騙取退稅違法犯罪兩年專項行動工作。截至目前,全國共查結虛開騙稅案件30305起,認定虛開發票371萬份,涉案稅額719億元,公安機關抓捕犯罪嫌疑人2263人,始終保持打擊虛開騙稅的高壓態勢。 于海春同時介紹了稅收違法“黑名單”實施情況,自2014年“黑名單”制度實施以來,各級稅務機關累計公布案件數量達13468件,其中今年三季度新增3389件,較上一季度增長131%。截至2018年9月,稅務部門累計向參與聯合懲戒的部門推送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信息15.52萬戶次,并建立了有利于自我糾錯的納稅信用修復機制,鼓勵“黑名單”主體通過主動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社會影響等方式修復信用,前三季度有307戶主動繳清稅款、滯納金和罰款后被撤出公布。 |
相關閱讀:
- [ 10-19]龍津湖安置地項目依法拆除違法建筑2600多平方米
- [ 10-19]河北省政協原副主席艾文禮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
- [ 10-19]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原黨委書記、總經理李文林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 [ 10-19]廈門一女子冒用孿生姐姐身份證乘車涉嫌違法被拘留
- [ 10-18]東山縣實施土地違法非訴案件“裁執分離”制度初戰告捷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