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0月20日電 (記者 許婧)5000余名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志愿者20日在于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虹館舉行的“向前進·博青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志愿者上崗宣誓、服裝、主題歌發布儀式上,意氣風發、精神抖擻,共同立下“為進博,一起來”“為祖國增光,為城市添彩”的誓言和承諾。 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書記王宇介紹說,目前,已經完成進博會志愿者的招募和配崗工作,總計招募5438人。其中152名是長期管理崗位志愿者,主要是來自高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在職人員,已從6月份起陸續脫產上崗服務,參與到進博會各個塊面的籌備工作中;5200多名是高校大學生志愿者,這是進博會志愿者隊伍的主力軍,將參與到場館內外迎博辦博的各項服務保障工作中;同時,為體現長三角一體化,團市委也向蘇浙皖三省發出了邀請,長三角30名志愿者也將共同參與到進博會志愿者工作中來。上海團市委在國家會展中心周邊區域以及機場、火車站、軌交樞紐和部分商圈、酒店、旅游景點等地,建立了315個城市志愿服務站和近250支志愿服務隊伍。 “來上海之前,一直在為進博會的志愿服務‘做功課’。”來自中國計量大學工業工程專業的大三學生郭炎琦作為入選的長三角志愿者之一,最近每天晚上都背單詞、練口語,“進博會是面向世界的舞臺,對志愿者的英語要求一定很高,現在學起英語來感覺比在學校上英語課還有動力?!崩盟槠瑫r間,郭炎琦還會在微博上看很多TED演講的視頻,“學習演講者的表達方式和臺風,對我個人在禮儀方面的提升也有幫助?!?/p> “能夠有幸成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志愿者,是一份光榮和責任,我會以極大的榮譽感和專業的精神為大會提供優質的志愿服務?!惫诅f。 從踏入校園大門就開始熱心志愿公益的江南大學大四學生丁國棟早在進博會志愿者招募的初試和面試時,就密切關注進博會的動態和新聞,不斷學習和補充自己的“進博知識庫”。他認為,大學生應該是當代社會最有理想、有學識、有活力的社會群體之一,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樣重要的國際舞臺上,理應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向世界展現中國當代青年朝氣蓬勃和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 丁國棟表示,很榮幸此次有機會參與這一盛會,也很期待從志愿服務中,向上海的志愿者們學習先進經驗,提升自身的志愿服務能力,更好地為八方賓客奉獻。 上海高校大學生同樣積極投身進博會志愿者。作為志愿者人數居上海高校首位的上海外國語大學,目前有近460名師生成為志愿者,他們幾乎全部為外語類專業志愿者,涉及20多個語種,將主要服務于國際高級訪問團,國外媒體記者團,制證安檢團隊,以及國家會展工作組等,上外還承辦了全市范圍內規模最大的志愿者培訓工作。 葛學政是上外阿拉伯語專業大四學生,是本次進博會會期服務崗位志愿者。他已通過外交部遴選,畢業后將進入外交部工作。 “參加進博會志愿服務是我們年輕一代在國際平臺上培養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重要經歷?!毙「鹱鳛樾≌Z種特長志愿者,先期被安排在證件中心工作,負責進博會數種證件的校對、制作工作。為了保證證件按時制作完成,他和其他志愿者經常加班至深夜,并就地過夜,“證件是保障進博會安全有序進行的一道屏障,工作中就要不怕吃苦,任勞任怨?!?/p> 首屆進博會志愿者服裝、志愿者主題歌同日首發。志愿者服裝共兩款,分別為新中式西裝和運動套裝,凸顯海派韻味與青春活力,志愿者主題歌為《年輕的力量》。 出席當天儀式的中共上海副書記尹弘指出,志愿者們要鉚足勁頭,全力以赴,投入到場館內外的服務中。要傳承好志愿服務精神,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平,熟練掌握服務技能,通過優質高效的服務,充分展現中國的熱情好客和開放自信,充分展現上海的城市精神和市民形象。要珍惜實踐歷練機會,在服務奉獻進博會中感知社會、承擔責任、增長才干、提升自我,獲取意志的鍛煉和心靈的升華,釋放出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活力與風采。 上海是一座有著優秀志愿服務文化的城市。從1993年的第一屆東亞運動會起,上海在全國率先開啟了青年志愿服務工作。2010年世博會,“小白菜”“小藍莓”更是給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完) ? ? |
相關閱讀:
- [ 10-21]視頻|進博會主賓國③:精確到0.004毫米的國家
- [ 10-19]【聚焦首屆進博會】多國積極籌備參展 企業展位供不應求
- [ 10-18]進博會最后2天社會觀眾日,普通觀眾有何參與途徑
- [ 10-18]百人眼中的進博會①| “期待、開放、青春奮進!”他們這樣形容進博會
- [ 10-16]美國企業對中國進博會充滿期待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