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拖拉機在東南村的200多畝生態稻米基地進行翻耕作業,收割完的稻田內將播種冬小麥(無人機拍攝)。
近日,浙江省湖州市東林鎮東南村200多畝的生態稻田基地迎來豐收季。幾年前,這片稻田是溫室龜鱉養殖大棚,污染較為嚴重。當地政府于2014年啟動溫室龜鱉養殖產業整治,引導養殖戶采用生態套種方式,種植生態稻米,獲得了經濟和生態效益雙豐收,昔日黑色大棚如今變成了金燦燦的稻田。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0月24日,拖拉機在東南村的200多畝生態稻米基地進行翻耕作業,收割完的稻田內將播種冬小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0月24日,拖拉機在東南村的200多畝生態稻米基地進行翻耕作業,收割完的稻田內將播種冬小麥。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0月24日,農民在東南村收割完的稻田內播種冬小麥。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0月24日,收割機在東南村的200多畝生態稻米基地進行收割作業(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0月24日,收割機在東南村的200多畝生態稻米基地進行收割作業(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0月24日,農民在東南村收割完的稻田內播種冬小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