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更易被取代?BBC記者預言這個領域將引入大量機器人 參考消息網11月7日報道? 英媒稱,曾有分析說,男性職業比女性職業更容易被自動化技術取代,因為女性較少從事那些低收入的體力勞動以及較少用人際溝通和創造技能的工作。人工智能時代,機器人能替人類承擔繁重的體力勞動,可能會消除某些職業的性別差異。 據BBC中文網11月2日報道,世界許多國家都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日本尤甚。BBC商務記者貝爾頓(Padraig Belton)觀察了日本建筑行業勞動力減少和老齡化問題,說那里的建筑工人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取代。他還由此預言說,人類未來的城市將由機器人建造。 57歲的板本(Shinichi Sakamoto)在日本最大的建筑公司清水建設株式會社工作。他屬于頭發變白,人數減少的工人大軍中的一員。 板本是清水建設株式會社生產技術部門的副主任,他說:“數據顯示三分之一(日本建筑)的工人年齡超過54歲,而且他們正在考慮不久就退休。而且今后也不會有年輕的建筑工人接替他們?!彼f,“30歲以下的勞動力數量剛超過10%?!?/p> 9月板本的公司為他們招來一個潛力巨大的新同事——一個機器人。 目前他們在大阪高層建筑上使用機器搬運工,它的工作主要在夜間從地上把沉重的石膏板搬運到需要的地方。板本說:“你能想象嗎,建筑工人來到工地的時候,所有材料都已經準備就緒。機器人搬運工甚至在夜間工作?!?/p> 機器人在一個領域會受益于速度超快的5G移動網絡。良好數據連接讓多個機器人能更容易彼此合作。許多小機器人能夠組成“集群”分頭做同一件工作的不同部分。一個例子就是新加坡南洋技術大學正研發的合作3D打印機器人,它們各自都能按照電腦圖示打印澆注水泥。一個機器人學會做法,“集群”里的所有機器人能夠跟進模仿。 清水建設株式會社還在開始使用其他種類的機器人。焊接機器人焊接鋼梁,而“機器伙伴”(Robo-Buddy)負責安裝螺栓和天花板。機器人搬運工能夠看到并且繞開障礙,而機器人焊工用激光測量形狀,精確把握被焊接物體的形狀。 板本說,“勞工短缺是個全國性問題”,在工地上的機器人肯定會越來越多。清水建設株式會社表示,日本的建筑工人數量到2025年會從2014年的340萬減少到220萬。 而這不僅僅是日本面臨的問題,而是全世界面臨的問題。建筑行業面臨勞動力減少和老齡化問題,會使用越來越多的機器人。 咨詢公司QY Research表示,到2025年,全球的建筑機器人市場會增長一倍多,從2017年的2億美元增加到4.2億美元。 報道稱,在美國,建筑工人也有老齡化問題。希洛克(Jeremy Searock)是匹茲堡的公司“高級建筑機器人”的聯合創始人。他說,美國建筑工人的平均年齡為43歲。而10多年前,美國建筑工人的平均年齡為30多歲。 BBC商務記者貝爾頓報道說,根據8月份的一個調查,美國80%的承包商表示他們很難找到熟練工人。希洛克說,趨勢很明顯,“年輕一代人不愿意進入建筑行業”。 清水建設株式會社的發言人今村英夫說,這也就是為什么自2015年以后清水建設株式會社投資200億日元(約1.79億美元)研發建筑機器人。他們的機器人把對人力的依賴減少了70%-80%。伊利諾伊州大學和中西部經濟政策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說,到2057年,在美國將近一半的建筑工作可能全部由機器人完成。 板本說,機器人不知疲勞,而且能勝任工地上艱苦、危險的工作,能防止工傷和死亡事故。他說,適合機器人的工作由機器人來做,適合人的工作由人來做。 5G網絡通信能夠更快速傳遞數據,機器人就能在高空做很多工作。最后機器人會越來越便宜,越來越聰明。 修建橋梁最艱巨的工作就是把鋼筋綁在一起,即加強鋼筋強度,增加水泥的抗拉強度。希洛克說,那是很艱苦的工作,工人需要在橋上頂著烈日彎腰工作,用手一個個地捆綁鋼筋。需要捆綁的鋼筋交錯點有成千上萬,甚至幾百萬個。他說,在美國東北部做這種工作“存在明顯的勞力短缺”,這種勞力短缺會有很強的季節性因素。 因此在去年先進建筑機器人公司研發了一種機器人,這種名為“捆綁機器人”(TyBot)的機器人就是做這種捆綁工作。在賓夕法尼亞比弗(Beaver)縣的“自由”路橋的工程中,這種機器人大顯身手。這種機器人每捆綁一個交叉鋼筋點需要5.5秒鐘,機器人共捆綁了24000個鋼筋交叉點。希洛克說,現在第5個這樣的機器人剛走下組裝線。 與此同時,東京國家先進工業科技研究所已經完成了一種原型機器人的制造,這種機器人名為HRP-5P,可以用來安裝石膏隔板。在紐約的公司“建筑機器人”目前正在建造半自動的壘磚機器人,或泥瓦匠機器人。這種名字縮寫成SAM的機器人在弗吉尼亞州的羅阿諾克的聯邦大樓工地砌了25萬塊磚。制造商說,每小時砌380塊磚,比一般人力泥瓦匠快6倍。 英國雷丁大學的建筑管理和經濟學教授休斯(Will Hughes)說,在技術投資方面,全球建筑行業已經落后于其他許多行業,主要的原因是建筑都是零散的工作。這種零散的工作性質意味著很多小公司都在按照現狀運作,他們的工作方法都源自維多利亞時期。 休斯教授說,建筑行業勞動力特別短缺意味著,哪個公司能捷足先登,在建筑工程中最先使用機器人,就能取得顯著的行業優勢。 報道稱,所以過幾年你開門看到一個“達雷克”來敲門(英國科幻電視劇《神秘博士》有機器人外表的反派外星人),千萬不要大驚小怪,它可能就是來為你蓋屋頂閣樓的工人。 |
相關閱讀:
- [ 11-06]揭秘進博會同聲傳譯背后:除了翻譯員之外,還有機器人!
- [ 11-06]參展商直擊 | 機器人亮了!歐姆龍帶你去未來的智能制造工廠看看
- [ 11-06]進博會國家會議中心裝配建設首現機器人!舉重1600公斤毫不費力|揭開面紗
- [ 11-05]海峽兩岸中小學智能機器人大賽在廈門舉辦
- [ 10-30]“海星6000”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下潛深度首破6000米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