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本報記者 趙 麗 本報實習生 李文靜 11月14日,4歲的劉小鑫已經在家憋了兩天,既沒有去幼兒園也不能去戶外玩耍。 本是活潑好動的年齡,不到5分鐘,劉小鑫就可以把媽媽李祥娜剛剛收拾好的房間制造成“案發現場”。對此,李祥娜也只能無奈接受,因為這是自己的決定。 “這兩天北京霧霾嚴重,這個季節更是呼吸道疾病高發期,幼兒園不少小朋友感冒發燒。這種天氣,我不敢讓孩子離開這個開著新風和兩個凈化器的家。”李祥娜說,更重要的原因是,兒子今年的流感疫苗接種已經拖了一個多月,一直因疫苗“斷貨”沒有打上。 這并非孤例。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以免費為60歲以上北京老人接種流感疫苗”,接到這條手機短信第二天,北京市民盧培培便請了半天假帶著父母去了朝陽區一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到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時,疫苗接種登記窗口前已經有十多人排隊。 盧培培說,她決定帶父母去接種流感疫苗,是因為受今年年初《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影響。“以前沒有重視接種疫苗,看了那篇文章才知道流感可能導致這么厲害的并發癥,父母年紀也大了,還是預防一下好”。 與盧培培有著同樣擔心的北京市民不在少數,在她向記者提供的照片中,從絡繹不絕排隊狀況來看,除了60歲以上免費接種的老人,看上去三十多歲的青年人也有不少。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的答復證實了盧培培的想法。據介紹,北京從10月22日正式開始接種流感疫苗,與往年比,不僅免費接種人數多,自費接種疫苗的也多。“按照目前的速度,下周自費疫苗可能就不夠了”。 北京市民李文就沒趕上這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第一波接種。10月31日,李文被告知,自費流感疫苗打完了,不著急的話可以11月中旬之后再去,著急的話最好先電話咨詢其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確認有疫苗再前往。 撥打多個電話后,李文總算找到一家可以接種自費流感疫苗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李祥娜就沒有那么幸運了,幾乎是屢屢碰壁,她決定去靠譜的私立醫院問問。 “一針難求”的還有宮頸癌疫苗。 “我上個月打電話詢問,西城區能接種宮頸癌疫苗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給的回復基本都是‘這批早就預定了,等下一批’。”李祥娜對記者說。 今年4月中旬,29歲的陳躍然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種了四價宮頸癌疫苗。疫苗需要注射3次,歷時大半年,每劑次798元人民幣。 當時,她還有些遺憾。她想注射“防衛級別”更高的九價宮頸癌疫苗,但是超齡了。四價宮頸癌疫苗接種對象為20歲至45歲女性,九價宮頸癌疫苗接種對象為16歲至26歲。 有朋友告訴她,可以去境外打疫苗,超齡也沒有關系,只是效果會差一些。她想了想,放棄了。“時間和金錢成本有些高,而且好像現在也很難預約”。 宮頸癌疫苗為何如此受追捧?北京西城區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楊醫生分析說,年輕人越來越關注宮頸癌疫苗,一是因為科普宣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特別是網絡上對宮頸癌疫苗的宣傳對年輕人影響相對大一些。二是目前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發病增多,且發病者年輕化,也讓很多年輕人有了提前預防的想法。 而對于此次流感疫苗的緊張,微博大V“疫苗與科學”疫苗專家陶黎納分析,受批發簽速度影響,今年疫苗供應比往年晚了差不多一個月,由于流感疫苗接種需要2周至4周才能產生具有保護水平的抗體,建議隨時關注接種中心的消息,盡快接種。 此前,有媒體曾查詢了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2018年流感疫苗簽發記錄。截至11月6日,中檢院共簽發約1324萬支流感疫苗。與2017年同期相比,少了約1336萬支。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某官員曾表示,我國流感疫苗接種率不到2%,每年2600萬支左右的流感疫苗,有大約600萬支沒有接種而被銷毀。 據了解,2017年,有8家企業生產供應流感疫苗,分別是北京科興、大連雅立峰、國光生物、華蘭生物、深圳賽諾菲巴斯德、長春生物、長春長生、中逸安科。2018年,只有其中6家供應了疫苗。對比兩年的簽發記錄可以看出,1336萬支的疫苗缺口主要來自深圳賽諾菲巴斯德、長春長生、北京科興三家公司。 今年4月,深圳賽諾菲發布通告稱,監測到特定批次的流感疫苗效價有下降趨勢,于是停止了相關批次流感疫苗的銷售和使用。 相比深圳賽諾菲供應量的減少,長春長生和北京科興今年沒有簽發一支流感疫苗。 11月底是李祥娜給自己定出的最后接種疫苗期限,如果到時候再接種不上,她決定帶孩子出國打疫苗。 “以前做日本商品代購的人,現在有不少轉行做疫苗代理了。我身邊也有一些朋友前往我國港澳地區或者海外打疫苗,我覺得也可以試試看。”李祥娜說。 |
相關閱讀:
- [ 11-17]流感疫苗貨源緊張宮頸癌疫苗受追捧 兩類疫苗接種現狀調查
- [ 11-15]臺灣公費流感疫苗緊缺 校園緩打擬12月底前打完
- [ 11-14]疫苗管理法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
- [ 11-13]專門立法升級疫苗安全
- [ 11-13]專家解讀中國《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見稿)》:內容集大成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