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受里亞爾對美元匯率大幅貶值影響,伊朗與鄰國之間的燃油價差不斷擴大,使得伊朗國內的汽油走私活動愈發猖獗。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報道,為打擊這項令政府備受損失的非法勾當,伊朗石油公司未來將啟用一種智能加油卡,限制私人燃油購買量。 伊朗油價不及世界平均的8% 自5月底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以來,伊朗原油出口規模減少了約三分之一,而國內汽油消耗量卻屢創新高。據伊朗新聞網站報道,伊歷4月(6月22日-7月22日),伊朗的汽油日均消耗量同比增長8%,創下9179萬升的新紀錄。在隨后到來的伊歷5月(7月23-8月22日),汽油日均消耗量進一步增長至9300萬升,比去年同期上漲了近50%。 如此巨大的消費量和增長速度,顯然與伊朗當前經濟狀況不相匹配。驚人數據與真實供需之間的懸殊差距,正是由日益猖獗的汽油走私活動所造成的。伊朗打擊商品現金走私總部負責人哈拉姆·阿巴迪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近三個月來伊朗的汽油走私量已達到10億升,而業內人士則認為真實數據可能在日均2000萬至4000萬之間。需要強調的是,這僅僅是對汽油走私的估算,還不包括柴油、液化氣等其他燃料。 而非法勾當背后的推手,當屬伊朗與鄰國間巨大的燃油價差。據統計,當前全球的汽油平均價格為每升1.18美元,而在伊朗這個數值是0.087美元,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同走私活動的主要目的地巴基斯坦相比,伊朗的汽油價格大約是后者的十分之一。 然而,伊朗國內的低油價并非因為產能,而是政府長期補貼的結果。 伊朗國內加油站提供的汽油分為“普通”和“超級”兩種。十多年前,普通汽油價格為每升800里亞爾,而一瓶500毫升礦泉水則需1500里亞爾。2007年底,內賈德政府開始實施配給制改革,每輛車每月憑油卡可以享受40升的低價額度,超出部分一律按每升4000里亞爾計費。到了2010年底,隨著“有針對性補貼”改革和西方單邊制裁出臺,配額制度取消,普通汽油價格統一上調為10000里亞爾。此后,該價格一直延續至今。 打擊走私與汽油限購雙管齊下 八年來,伊核問題跌宕起伏,里亞爾逐年貶值,今年更是斷崖式下跌,一度創下160000兌1美元的新低。汽油價格常年不變的背后,是伊朗政府高價進口和巨額補貼的結果。不幸的是,那些傾注了政府巨大外匯支出的汽油并沒有加到民眾的車里,而是落入了走私分子的腰包。 據報道,犯罪分子每走私一升汽油可獲利100000里亞爾。以伊朗打擊商品現金走私總部負責人阿巴迪給出的保守數據估算,三個月來走私集團僅汽油一項商品的獲利便高達100萬億里亞爾,折合成美元約為8.7億。 這樣的數據令伊朗政府再也無法袖手旁觀。據報道,10月上旬,伊朗情報部門在法爾斯省搗毀了數個走私團伙。調查發現,這些犯罪團伙為走私燃油對大巴士和皮卡車進行改裝,先后將500萬升柴油從設拉子運往扎黑丹和查巴哈爾港。從地理位置分析,這些燃料的最終目的地可能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對走私集團進行嚴打的同時,伊朗石油公司也宣布將啟用智能加油卡,以限制私人燃油購買量。事實上,2007年內賈德政府實施配給制改革時,發放的加油卡設置了每天180升的加油上限。只是隨著2010年“有針對性補貼”改革出臺,低價汽油配給制取消,“憑卡加油”也形同虛設了。如今伊朗石油公司宣布將重新啟用智能加油卡,至于每天購買汽油的上限,“尚在討論當中”。 且不論限制私人購買的具體措施何時出臺,“憑卡加油”在實際操作中的效果一定會大打折扣。伊朗石油部長贊加內在談及石油走私問題時曾坦言,伊朗的液化氣價格僅為國際市場的五十分之一,“這樣的差價恐怕連先知的孩子也會感到迷茫”。看來要遏制走私,只有從油價上“下手”——縮小價差。 然而在制裁壓力與通脹前,想要上調油價談何容易?2007年配給制改革實行不久,伊朗多地便爆發游行,一些民眾甚至做出點燃加油站的極端舉動。在美國重啟對伊制裁的影響下,如果漲價成為政府減少財政支出的重要思路,民眾又將作何反應?相比汽油走私帶來的外匯流失,經濟困難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以及社會問題轉化為政治危機的風險,才是伊朗需要面對的更嚴峻考驗。(記者 陸紓文) |
相關閱讀:
- [ 12-02]福建汽柴油價格迎三連跌 92號汽油重回“6時代”
- [ 11-30]成品油價今日或迎“三連跌” 汽油有望重回“6元”時代
- [ 11-30]油價將迎“三連跌” 92號汽油或重回“6元時代”
- [ 11-28]92號汽油本周重回“6時代” 榕油站提前降價促銷
- [ 11-21]國Ⅰ汽油車成黃標車將被淘汰 明年起廈門全市域禁行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