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12月7日國內(nèi)一周趣事
2018-12-08 07:32:59? ?來源: 東南網(wǎng)綜合 責任編輯: 周冬
12月6日,“絲路山水地圖展”在香港科學館開幕。《絲路山水地圖》是由明朝宮廷畫師繪制的地圖,長約30米、寬0.6米,該地圖東起嘉峪關(guān),西達天方國(沙特阿拉伯麥加),反映明朝時代絲綢之路的面貌。這幅地圖一度流落海外,香港企業(yè)家許榮茂購得該地圖后捐贈予故宮博物院。圖為《絲路山水地圖》局部:嘉峪關(guān)。 今年26歲的瓦倫蒂娜來自俄羅斯,喜歡中國文化和美食的她通過網(wǎng)絡結(jié)識了她的中國丈夫,并來到吉林長春生活。現(xiàn)在兩人已經(jīng)有了一個三個月大的可愛寶寶。圖為,瓦倫蒂娜在直播包餃子。 六旬夫婦癡迷傳統(tǒng)風箏技藝 20年自學制作1500余個風箏 12月5日,付憲明(右)在河北石家莊家中和老伴一起制作風箏。據(jù)了解,這對六旬夫婦癡迷風箏已有20年,1998年至今他們一共制作了1500多個風箏。這些手工風箏種類各異、形態(tài)萬千、富有特色,都是付憲明通過刻苦自學、不斷摸索制作而成的。如今,夫婦倆希望再多做一些風箏,有更多的人學習風箏制作,將此手藝傳承下去。圖為付憲明拼裝并介紹風箏制作過程。 12月4日,一位參觀者用手機拍攝展品。當日,“絲路遺風”黃土陶瓷印刻作品展在西寧開展。本次展覽共展出百余件黃土陶瓷印原創(chuàng)作品及印屏。 12月6日,第十三屆中國賞石展在廣西南寧園博園舉行,一桌由石頭制成的各式“菜品”吸引民眾圍觀。 12月2日,在泰國曼谷,一名模特在第八屆泰絲服裝文化展暨第一屆泰絲國際時裝周的中國設計師專場服裝秀上展示泰絲服裝。第八屆泰絲服裝文化展暨第一屆泰絲國際時裝周1日在曼谷開幕,中國設計師富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作品驚艷亮相,受到歡迎。2日下午,中國設計師的專場服裝秀作為活動的首場國家秀與泰國公眾見面。 12月3日,宋爾鳳老人將竹條劈成細絲。1940年出生的宋爾鳳老人是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塘頭鎮(zhèn)紅旗村“塘頭棕絲斗笠”制作工藝的傳承人,她從小就開始學習斗笠制作,現(xiàn)年78歲的她依舊堅持用“細如發(fā)絲”的竹子編織斗笠。“塘頭棕絲斗笠”制作歷史久遠,明朝時期就已成為貢品。制作斗笠需要經(jīng)過選竹、切絲、揉絲、分層、打磨、編織等工序,做工極為精細。 11月30日,在北京服裝學院,在畢紅(右)的邀請下,一名大學生試穿清代團花刺繡服裝。 當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清代古典服裝課在北京服裝學院舉行。古典美衣收藏家、服裝設計師畢紅攜帶她珍藏的清代女性傳統(tǒng)服裝精品來到北京服裝學院與師生見面。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行唐故郡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張春長研究員(右)與考古領(lǐng)隊齊瑞普副研究員(左)在位于河北行唐的考古實驗室內(nèi)同專家談論發(fā)掘保護細節(jié)(12月5日攝)。記者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獲悉,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清理,一輛東周時期的高等級馬車近日在實驗室考古發(fā)掘清理過程中逐漸顯露“真容”。經(jīng)過對車輛遺存的測量,初步確認這輛馬車擁有兩個直徑達140厘米的較大型車輪,每個車輪擁有輻條38根。車廂橫寬142.5厘米,縱長106厘米,車廂殘高達50余厘米,一條殘長近280厘米的車軸橫亙于車廂底部。專家表示,在以往的考古發(fā)現(xiàn)中,先秦時期出土如此體量的馬車遺存十分罕見。 吊水樓瀑布的冬季飛瀑奇觀(12月5日攝)。受上游來水量大和近期氣溫偏高等因素影響,位于黑龍江東南部的火山堰塞湖——鏡泊湖的吊水樓瀑布水量充沛,展現(xiàn)出飛流直下、水霧升騰的冬季奇觀,引來許多游人觀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