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有關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指示精神,經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審議通過,并報國務院批準,自2019年1月1日起,調整部分商品的進出口關稅。 為積極擴大進口,削減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將對700余項商品實施進口暫定稅率,包括新增對雜粕和部分藥品生產原料實施零關稅,適當降低棉花滑準稅和部分毛皮進口暫定稅率,取消有關錳渣等4種固體廢物的進口暫定稅率,取消氯化亞砜、新能源汽車用鋰離子電池單體的進口暫定稅率,恢復執行最惠國稅率。繼續對國內發展亟需的航空發動機、汽車生產線焊接機器人等先進設備、天然飼草、天然鈾等資源性產品實施較低的進口暫定稅率。 為適應出口管理制度的改革需要,促進能源資源產業的結構調整、提質增效,自2019年1月1日起,對化肥、磷灰石、鐵礦砂、礦渣、煤焦油、木漿等94項商品不再征收出口關稅。 為支持“一帶一路”和自由貿易區建設,加快推進我國與相關國家的經濟貿易合作,營造有利于經濟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外部條件,2019年我國對原產于23個國家或地區的部分商品實施協定稅率,其中進一步降稅的有中國與新西蘭、秘魯、哥斯達黎加、瑞士、冰島、澳大利亞、韓國、格魯吉亞自貿協定以及亞太貿易協定。根據內地與香港、澳門簽署的貨物貿易協議,對原產于香港、澳門的進口貨物將全面實施零關稅。隨著最惠國稅率的降低,相應調整亞太貿易協定項下的孟加拉和老撾兩國特惠稅率。 2019年7月1日起,我國還將對298項信息技術產品的最惠國稅率實施第四步降稅,同時對部分信息技術產品的暫定稅率作相應調整。 上述調整有利于發揮好關稅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職能,有利于統籌協調國內相關產業均衡發展,有利于推動開放合作,共享發展成果,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穩定增長。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2019年進出口暫定稅率等調整方案的通知 海關總署: 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進出口貿易穩定增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的相關規定,自2019年1月1日起對部分商品的進出口關稅進行調整,現將《2019年進出口暫定稅率等調整方案》印送你署,具體內容詳見附件。 附件:2019年進出口暫定稅率等調整方案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 2018年12月22日 附件 2019年進出口暫定稅率等調整方案 一、調整進口關稅稅率 (一)最惠國稅率。 1.自2019年1月1日起對706項商品實施進口暫定稅率;自2019年7月1日起,取消14項信息技術產品進口暫定稅率,同時縮小1項進口暫定稅率適用范圍(見附1)。 2.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關稅減讓表修正案》附表所列信息技術產品最惠國稅率自2019年7月1日起實施第四次降稅(見附2)。 (二)關稅配額稅率。 繼續對小麥等8類商品實施關稅配額管理,稅率不變。其中,對尿素、復合肥、磷酸氫銨3種化肥的關稅配額稅率繼續實施1%的進口暫定稅率。繼續對配額外進口的一定數量棉花實施滑準稅,并進行適當調整(見附3)。 (三)協定稅率。 1. 根據我國與有關國家或地區簽署的貿易或關稅優惠協定,除此前已報經國務院批準的協定稅率降稅方案繼續實施外,自2019年1月1日起,對我與新西蘭、秘魯、哥斯達黎加、瑞士、冰島、韓國、澳大利亞、格魯吉亞以及亞太貿易協定國家的協定稅率進一步降低。根據內地與香港、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貨物貿易協議(以下簡稱《協議》),自《協議》實施之日起,除內地在有關國際協議中作出特殊承諾的產品外,對原產于香港、澳門的產品全面實施零關稅(見附5)。 2. 當最惠國稅率低于或等于協定稅率時,按相關協定的規定執行。 (四)特惠稅率。 根據亞太貿易協定規定,對亞太貿易協定項下的特惠稅率進一步降低(見附5)。 二、出口關稅稅率 自2019年1月1日起繼續對鉻鐵等108項出口商品征收出口關稅或實行出口暫定稅率,稅率維持不變,取消94項出口暫定稅率(見附4)。 以上方案,除另有規定外,自2019年1月1日起實施。 |
相關閱讀:
- [ 12-24]“中國傳統村落”長泰林溪村傳承歷史文化,發展鄉村旅游——留得住文脈 看得見未來
- [ 12-24]德化:立行立改抓落實 凝心聚力促發展
- [ 12-24]實踐發展永無止境 解放思想永無止境
- [ 12-24]以更有力黨建引領帶動更大發展 同安區召開基層黨建工作推進會
- [ 12-24]互聯網發展 美國華人旅游業受沖擊下的生存現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