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8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8日刊文稱,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12年第二次執政以來,其政權已經走過了六個年頭。對于有望成為“日本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安倍來說,要保持政權穩定,提升經濟依然是至今不變的頭號課題。從日本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在通貨緊縮長期得不到根本改善的情況下,安倍政府如何制定有效的經濟增長戰略以充分調動民間活力,顯得尤為迫切。 文章稱,客觀地說,金融寬松、財政出動、增長戰略三支箭組成的“安倍經濟學”,六年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2年安倍政權啟動以來,日本經濟持續復蘇,已經接近二戰后73個月的最長增長記錄,日經指數也在這期間大幅上升。這也是丑聞頻出的安倍政府,能夠長期執政的根本原因。 可是,安倍政府漂亮的經濟成績單背后,卻有隱憂。2013年至2017年,日本的經濟平均增長率僅為1.2%。而且就在2018年12月,日本股市大跌,跌幅一度高達20%。可見,日本經濟復蘇的穩定性不高,隨時都有大幅回落的可能。 更讓人擔憂的是,經濟持續增長的情況下,日本的勞動生產率停滯不前。2017年,在經濟合作開發機構的36個國家中,日本勞動生產率停留在第20位。 文章指出,要想鞏固經濟增長的基礎,實現穩定的可持續發展,日本必須擺脫對金融緩和和財政出動的依賴,對發展戰略進行認真考量。安倍政府實行的法人稅減稅、勞動方式改革、企業管理改革都有積極作用。尤其是提高產業新陳代謝的政策舉措,顯現出了明顯成效。日本上市企業通過業務統合,利潤率連續兩年創新高,自有資本利潤率首次達到10%。 而另一方面,日本的“獨角獸”企業(價值10億美元以上的未上市企業)卻少得可憐,而且企業的新設與停業,總體上處于停滯狀態。也就是說,日本新興企業嚴重缺乏,經濟活力嚴重不足。 文章稱,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日本必須在成長性行業匯聚大量的資金與人才。可是,大部分日本企業受困于體制障礙,實際上依然保留著“終身雇傭制”。企業不破產,人員就不流動。這導致整個日本社會創新動力不足,人才無法匯聚,新興產業的發展遭遇重大障礙。現在,日本政府應該痛下決心,依靠立法、產業結構改革等強力手段來打破體制障礙,放開民眾手腳,給社會注入活力。 文章還稱,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安倍也在日本政府的“未來投資會議”上強調,要大力推進日本的數字政府、在線醫療、金融數字化等技術革新。現在,安倍政府需要拿出具體措施來進行落實。這意味著日本社會資源的整體分配,將會面臨一輪新的大變動。在此過程中,安倍政府如何擺平那些受損產業及受損企業,如何讓社會在信息化改革中保持平穩,都將是大難題。 文章最后指出,上世紀90年代末,無法撼動傳統利益集團的日本,已經在IT革命中喪失了一次站在潮頭的機會。此輪信息化浪潮中,已經“一強獨大”的安倍政府能否不為“政治小九九”誘惑,拿出堅定決心帶領日本重新攀上世界之巔,日本民眾正在拭目以待。 |
相關閱讀:
- [ 12-22]安倍執政6年怎么樣?日媒:外交彰顯存在感 內政堪憂
- [ 12-19]強硬手法招致民眾反感?安倍內閣支持率下滑
- [ 01-07]安倍期待推進修憲討論 在野黨要求優先國民投票
- [ 01-02]安倍發表新年講話 欲加快談判日俄和平條約
- [ 12-11]安倍重申欲2020年施行新憲法 擬擴大接納外籍勞動者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