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0日電 2019年出生人口會比去年減少200多萬?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言人宋樹立回應稱,生育問題影響因素比較多且復雜,衛健委一直在持續監測,具體數據有關部門近期會公布。 在10日舉行的衛健委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問,預計今年的出口人生數據什么時候公布,和去年相比,可能會有哪些不同?現在有一些地方的出生人口數據已經陸續公布了,據此有些專家預測今年全國出生人口可能會比去年減少200多萬,請問對此觀點有何評論?下一步生育政策的研究重點可能是在哪個方面? 宋樹立表示,生育問題影響因素比較多,育齡婦女的規模、結婚年齡、生育年齡、經濟社會因素等,是比較復雜的。衛健委一直在持續監測,具體數據有關部門近期會公布。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副教授陶濤進一步解釋稱,第一,怎么去看待2018年出生人口的變化。出生人口的規模受到育齡婦女的規模的影響,全國15—49歲育齡婦女的規模2011年達到頂峰,之后一直是下降狀態,相應的出生人口也進入下行通道。從2000年以來,每年出生人口大概是1500—1800萬之間波動,最近受到政策調整的因素,還有龍年、羊年等生肖選擇的影響,波動也是在加大的。 除了育齡婦女規模的影響外,還有一些因素,比如育齡婦女的年齡結構,整個育齡婦女的平均年齡是在提升的,2015年數據顯示,在所有育齡婦女當中,有一半以上都在40歲以上,這也是一個影響因素。包括結婚的情況,2017年全國結婚人數大概是1063萬,同比下降7%。還有一個因素是婚育的推遲,近三年以來,平均的初育年齡和平均生育二孩的年齡都往后推了一歲,這些也會對出生人口規模、生育水平是會產生影響的。2000年以來出生人口規模大概是在1500—1800萬波動,可能2018的出生人口也需要在更長時期里客觀看待。 陶濤指出,第二,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內的生育模式和生育狀況確實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需要進一步加強人口的監測。城鎮化的推進,高等教育的普及,婚育的推遲,所有的因素都會對生育水平產生一些影響。90后成為了生育主體,他們的生育觀念、生育意愿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所以在今后一段時期內,進一步加強人口監測,進一步掌握人口生育模式、生育規律,這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陶濤提到,調查發現,人們在生育養育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顧慮,對經濟社會政策的配套呼聲比較高,主要反映在住房、就業、女性勞動保護、稅收,產假、嬰幼兒照護等等各個方面,都有一些政策上的期盼,這也是生育相關的政策,需要構建生育友好的、家庭友好的政策支持體系,切實幫助更多家庭在生育養育過程中解決一些實際的困難。 宋樹立還表示,這兩年二孩的出生比始終保持在50%左右,二孩政策所產生的積極意義在持續釋放出來。衛健委也會會同相關部門加強監測、加強研究,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的“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加強人口發展”。 |
相關閱讀:
- [ 01-10]廈門湖里區“兩違”治理一路攻堅 助力高質量發展
- [ 01-10]海關總署稅務總局等14個部門聯合印發《意見》促進綜保區發展
- [ 01-10]平潭發布20條影視優惠政策 力促兩岸影視產業快速集聚發展
- [ 01-10]湖里區“兩違”治理一路攻堅 助力高質量發展
- [ 01-10]平潭優化落實影視產業政策 全力推動文化產業集聚發展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