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玉屏簫笛”省級傳承人吳繼紅在調音。產于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的“玉屏簫笛”是中國著名的傳統竹管樂器,以音色清越優美、雕刻精致而著稱。“玉屏簫笛”融合了當地侗、漢、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元素,經取材、制坯、雕刻、成品4大工藝流程數十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玉屏簫笛制作技藝于2006年5月被列為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新社記者瞿宏倫 攝
1月10日,“玉屏簫笛”省級傳承人吳繼紅在選取材料。產于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的“玉屏簫笛”是中國著名的傳統竹管樂器,以音色清越優美、雕刻精致而著稱。“玉屏簫笛”融合了當地侗、漢、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元素,經取材、制坯、雕刻、成品4大工藝流程數十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玉屏簫笛制作技藝于2006年5月被列為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新社記者瞿宏倫 攝
1月10日,“玉屏簫笛”省級傳承人吳繼紅把原材料烘烤加熱校直。產于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的“玉屏簫笛”是中國著名的傳統竹管樂器,以音色清越優美、雕刻精致而著稱。“玉屏簫笛”融合了當地侗、漢、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元素,經取材、制坯、雕刻、成品4大工藝流程數十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玉屏簫笛制作技藝于2006年5月被列為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新社記者瞿宏倫 攝
1月10日,“玉屏簫笛”省級傳承人吳繼紅在滾墨線。產于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的“玉屏簫笛”是中國著名的傳統竹管樂器,以音色清越優美、雕刻精致而著稱。“玉屏簫笛”融合了當地侗、漢、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元素,經取材、制坯、雕刻、成品4大工藝流程數十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玉屏簫笛制作技藝于2006年5月被列為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新社記者瞿宏倫 攝
1月10日,“玉屏簫笛”省級傳承人吳繼紅在打音孔。產于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的“玉屏簫笛”是中國著名的傳統竹管樂器,以音色清越優美、雕刻精致而著稱。“玉屏簫笛”融合了當地侗、漢、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元素,經取材、制坯、雕刻、成品4大工藝流程數十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玉屏簫笛制作技藝于2006年5月被列為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新社記者瞿宏倫 攝
1月10日,“玉屏簫笛”省級傳承人吳繼紅在雕刻簫笛。產于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的“玉屏簫笛”是中國著名的傳統竹管樂器,以音色清越優美、雕刻精致而著稱。“玉屏簫笛”融合了當地侗、漢、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元素,經取材、制坯、雕刻、成品4大工藝流程數十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玉屏簫笛制作技藝于2006年5月被列為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新社記者瞿宏倫 攝
1月10日,“玉屏簫笛”省級傳承人吳繼紅在雕刻簫笛。產于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的“玉屏簫笛”是中國著名的傳統竹管樂器,以音色清越優美、雕刻精致而著稱。“玉屏簫笛”融合了當地侗、漢、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元素,經取材、制坯、雕刻、成品4大工藝流程數十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玉屏簫笛制作技藝于2006年5月被列為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新社記者瞿宏倫 攝
1月10日,“玉屏簫笛”省級傳承人吳繼紅在打磨簫笛。產于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的“玉屏簫笛”是中國著名的傳統竹管樂器,以音色清越優美、雕刻精致而著稱。“玉屏簫笛”融合了當地侗、漢、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元素,經取材、制坯、雕刻、成品4大工藝流程數十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玉屏簫笛制作技藝于2006年5月被列為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新社記者瞿宏倫 攝
1月10日,“玉屏簫笛”省級傳承人吳繼紅在為簫笛上漆。產于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的“玉屏簫笛”是中國著名的傳統竹管樂器,以音色清越優美、雕刻精致而著稱。“玉屏簫笛”融合了當地侗、漢、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元素,經取材、制坯、雕刻、成品4大工藝流程數十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玉屏簫笛制作技藝于2006年5月被列為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新社記者瞿宏倫 攝
1月10日,“玉屏簫笛”省級傳承人吳繼紅在展示他制作的簫笛。產于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的“玉屏簫笛”是中國著名的傳統竹管樂器,以音色清越優美、雕刻精致而著稱。“玉屏簫笛”融合了當地侗、漢、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元素,經取材、制坯、雕刻、成品4大工藝流程數十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玉屏簫笛制作技藝于2006年5月被列為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新社記者瞿宏倫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