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之人”——以“探月夢”托舉“中國夢” 嫦娥四號落月的一刻,74歲的葉培建走向正在前排工作席的嫦娥四號探測器項目執行總監張熇,兩代“嫦娥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這一握,也讓張熇這個嫦娥四號探測器研制團隊里的“女當家”再也忍不住激動的心情,捂住臉當場流下了幸福的淚水。 “踏上月球背面,已經是好幾代科學家共同的夢想了。”張熇動情地表示,“落月是整個任務最關鍵階段,充滿了風險、未知和挑戰。此時此刻,我們都是幸福的追夢人?!?/p> 偉大實踐催生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推動偉大實踐。 探月工程,是當今高新技術發展中極具風險和挑戰的領域。它由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和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組成,是一份“1萬-1=零”的事業。一顆螺絲釘、一個插頭就可以決定整個工程的成敗。 參與了嫦娥一號、嫦娥四號等多個重要任務的孫澤洲,現任嫦娥四號探測器總設計師、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可以說是目前我國深空探測領域新生代里的代表人物。 孫澤洲說,中國探月每一次突破、每一步跨越,都凝結了上百家單位、幾萬名科技工作者、解放軍指戰員的心血和智慧,體現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是他們,時刻用“居安思?!北薏咦约海小百|量即生命”理念。 作為探月工程衛星總裝班長,30年的時間里,劉福全帶領團隊完成了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全部總裝任務,始終堅守在總裝第一線。 嫦娥四號探測器裝載的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是目前我國最大的航天器用化學推進器,操作風險極高。憑借過硬的裝配技能,他提出了“多次調轉、對接+二次吊裝”的組合方案,實現了發動機高精密裝配。 ——是他們,年逾花甲依舊堅守一線,像保護自己孩子一樣,保護著探測器的安全。 在廠房,每當有人靠近嫦娥四號探測器操作時,總有一位老者站在操作者身后,盯著操作者的每一個動作,像保護自己孩子一樣,用手臂保護探測器設備的安全。 這位老者就是王國山,作為嫦娥四號總環試驗分隊中最年長的一位航天人,始終堅守在總裝一線,護駕嫦娥助力奔月。 ——是他們,心里沒有絲毫畏懼,眼里盡是航天的“詩和遠方”。 “絕對不能帶著問題上天,絕對不能帶著遺憾上天。” 嫦娥四號成功完成落月任務,其中一個叫作伽馬關機敏感器的“小”器件卻遇到了大麻煩。 團隊負責人劉靖雷馬上行動起來,查數據、做仿真、制定實施方案,迅速形成了過百頁的精度論證報告,在不更改正樣產品流程的同時對精度也進行了驗證。 從一曲星夢東方紅,到嫦娥奔月創奇跡。探月精神是我國航天領域在新時代不斷取得輝煌成就的巨大動力,也為實現“中國夢、航天夢”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表示,嫦娥四號是航天戰線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取得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也是中外科學家協同攻堅、合作共贏搭建的探索宇宙奧秘的平臺。 “后續,還有嫦娥五號月球采樣返回和火星探測等重大航天工程任務。我們一定不負祖國和人民期望,咬定目標使勁干、用航天夢托舉中國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眳瞧G華說。(參與記者:喻菲、謝佼) |